那么,一篇垃圾学术论文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一句话,垃圾的学术论文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好的学术论文各有各的不同。 01、英雄莫问出处,论文要看刊物 论文的发表载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试想一下,如果是一篇花费了作者大量原创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谁会舍得找个普通平台草草发布呢? 如果你搞不...
垃圾学术论文的题目一般都缺乏限定词,因此题目会显得非常大。任何一个变量的变更,都可能给结果来带很大的变化,因此题目的大小往往决定论文的水平。一般来说,小题目容易体现出作者研究学问的功底和扎实程度,大题目往往体现出天才式学者的判断力和过人的洞察力。但如果没有...
“本科毕业论文90%..如果是90每年一千万毕业生里有一百万有效论文 如果是99 那就是十万 如果一年就有十万篇学术论文有用 那兄弟们早就在银河系以外打dota2宇宙争霸赛了
学术圈子里有种称呼叫做“学术废物”,也常被戏称为“学术垃圾”,这一称谓常常用来指代一些研究生。他们抱怨自己所写的论文只是无用的学术成果,每天给导师“生产”出一堆垃圾。然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更加形象生动的称号——“学术蝗虫”。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有一次,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主办方为参会人员准备了...
01,什么成果算是“学术垃圾”?如果你自己期望的是重大科学革命,突破人类认知啥的,那么觉得科研属于垃圾的比例估计99.99%都打不住。但是,反过来,如果把科研看淡一点,看成探索一点小问题,那么是不是学术垃圾就看个人了。这种情况,一直都在上演,而在每年在诺奖周就更频繁了。很多所谓的学术垃圾,其实也是有可...
社交平台上“学术垃圾”图景一览 初心消退,加之"唯引用论"的裹挟,学者们的“学术工作价值”陷入一种诡异的逻辑困境。比如说,研究昆虫复眼的论文可能比癌症机制研究获得更多引用,只因前者属于热点领域,再比如,社会学博士陈露的田野调查耗时3年仅产出1篇论文,在学院量化评估中败给同事5篇文献综述的流水线作业。低风险的...
要进行学术创新,首先要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今,在我国似乎人人都可以撰写所谓的“学术”著作,无论何时何地。年轻的大学教师,年仅三十多岁,就已经拥有多部著作,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现象。进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非常不易。在美国,知名的人文社科教授一生通常仅能完成两三本书,发表十余至数十篇论文...
创新很难,而制造“垃圾”则很容易。大多数学者都已清楚地指出:现行的科研体制和评价体制、期刊体制,是造成我国“学术垃圾”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呼吁“剔除学术垃圾需彻底改革评价体系”。 但是,要改变现行的科研体制、评价体制和期刊体制,只有国家相关部门有这样的权力,用中国古语来说,这是“肉食者谋之”的事...
' 学生们于是明白了“好的”里隐含的意味:这真的是学术垃圾。根据老师的性格,为了避免学生交论文后过于紧张,老师们通常在拿到论文的第一时间会夸一些话。但如果老师只回了一个“好的”,那就是实在夸不出来了,感叹学生的自知之明罢了。写在最后,导师们也确实不容易。以为当了老师就能轻松掌控比自己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