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菲利普·拉库-- 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于 1980 年合作出版的一本书,主要探讨了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创作和思考方式。在这本书中,块茎(rhizome)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由多个节点(根茎)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节点之间没...
本书可以算是德勒兹理论的通识导读,很有意思,适合入门。 1.块茎 我们的思维模式应该是像“森林”一样的。森林是由无数的树或者无数的“真实”(truth)组成的单一实体。不能仅仅因为哪颗树更早出现就为森林假定一个起源。 事物是由诸多不同要素构成的组合关系所生成的,并不存在单一的起因,因此不能将树看作单独...
块茎这个概念是德勒兹和加塔利在他们合著的文本《千高原》中提出来的,用来形容一种四处伸展的、无等级制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文本的导论中,作者划分了三种类型的写作逻辑,在这其中,块茎模式被提出来反对根-树模型和胚根模型。正如德勒兹和加塔利在文中所写的:“块茎作为一种地下茎干,与木本根和胚根是完全不同的”。①...
《千高原》一书是围绕“树状的”与“块茎状的”这一区分而组织起来的。“树状思维模式”指那种形构了植物学、信息科学、神学等所有西方思想的认识论。众所周知,西方思想长久以来一直依赖于一种镜像隐喻,认为现实是透明地反映到意识之中的。但是,德勒兹与加塔利认为,西方传统还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隐喻,亦即树的隐喻,...
思辨作文神器| 德勒兹:解辖域化 05:14 思辨作文神器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 11:02 东方主义 05:10 思辨作文素材|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 10:49 思辨作文素材 |本雅明:辩证意象 09:39 思辨作文素材 |理查德:自然之境 06:57 思辨作文素材| 在场与缺席| 阿洛老师 08:51 块茎 09:28 1/18 四校排球对...
作为当代西方“一流哲学家”①,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的哲学美学思想对今日电子媒介 研究 的影响日益凸显。他们合作的名著《千高原》,尤其是开篇的“块茎”论,被视为“游牧”星球——赛博空间的“哲学圣经”②。2006年11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曾举行“德勒兹研讨会:论媒介与运动”(Deleuze Conference:on...
德勒兹的“块茎”与阿多诺的“星丛”概念之比较块茎这个概念是德勒兹和加塔利在他们合著的文本《千高原》中提出来的,用来形容一种四处伸展的、无等级制关系的模型。互联网是块茎的一个真实例证。它通过连接起作用并不断地膨胀。在互联网中,一个点可以和其他任何点相连接,因此,整个网络形成了一个非中心化的框架:它...
节选自 麦永雄 《光滑空间与块茎思维:德勒兹的数字媒介诗学》 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1925-1995)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1925年1月18日出生在法国首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就 读,开始致力于哲学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特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到对一切中心化...
德勒兹《千高原》中的块茎,即描述“块茎”状态,在泥土之下,不同的根茎错综复杂地交织,并生长出不定根,以顽强的生命力向外生长。我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之下的情感迸发,我们尽管极力让理性维持块茎所产生的规则,但非理性的东西情感、利比多等会以非确定性的东西迸发。如果将“块茎”用于哈贝马斯的理性协商的现代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