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官兵多在私下议论说:章将军等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军。如今能够入关破秦,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东去;秦势必把我们的父母妻子全部处死。此时的秦军官兵尚不知道刘邦已经攻入关中灭亡秦朝了,如果秦军将士投降诸侯联军,按照秦律,其家属要承担连坐责任,他们家属就会被秦朝处死,这也正是投降的秦军将士...
而刘邦所以敢明火执仗大肆东出的舆论倚仗就是“项羽坑杀秦降卒,尽失关中父老人心”。如此愈可见新安杀降事件遗害的严重后果。但无论如何,就项羽彼时的境况而言,俨然已是风箱中的老鼠,首尾不能兼顾了,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那个坑降如弃草芥的年代里,想必项羽也没想到“新安事件”会带来如此惨烈的后果...
根据史料记载: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地方,是新安古城千秋镇,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人们通常所说的位于新安以南的楚坑,也是指的这里。《括地志》说:"汉新安县城,即坑秦卒处。"同样的说法在《史记·项羽本记》中也有记载,说"楚军夜击坑秦卒20万于新安城南"。新安古城就是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村西李...
有着两个方面的隐患,这被收编的秦军,在项羽眼里,已然成了一具具尸体。于是,在新安这个地方,史书上的记载是,20万秦军被坑杀于此。当然,如前文所言,这个数字其实是有很大水分的。真实的数据必然不是20万,稍微想一想,要让手持武器,还有战斗力的20万秦军,一夜之间全部消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在我看来...
如果按照这样来理解,整个巨鹿之战再到坑杀二十万秦军,估计一个月就能全部结束了,可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率领各国联军与秦军对峙长达半年之久。半年后,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在章邯投降四个月之后,二十万秦军才被坑杀。粗略一算,从巨鹿之战结束到二十万秦军被坑杀,共历时...
就算刘邦存心给项羽身上泼脏水,就算项羽并没有能力把20万秦军杀尽,但至少大规模屠杀秦军这件事是确凿无疑的。惨剧发生地新安,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原本属于韩国,被秦国吞并之后置新安县,隶属于三川郡。新安正是当时一处交通枢纽,向西越过渑池,可以直通函谷关,向东可以顺利抵达洛阳。后来汉武帝改置...
降卒们的悄声议论,很快就传入项羽的耳朵里,他担心这些秦军降卒不服管束,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便动了杀心。于是项羽找来英布、蒲将军秘密商议,最后仨个一致认为:队伍里秦兵过多,进入关中途中恐有变故,或是临阵倒戈,那样不仅取胜困难,还有可能危害到自身的安全,既然不能为己所用,那还不如趁早灭掉,以绝后患...
毕竟反秦联军不可能一直聚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大家为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就联手将这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了。随后,大家一起向关中进发。因为,现在的刘邦毕竟刚刚进入关中,所以,秦国故地的资源,刘邦还无法充分整合完毕。在这种背景下,刘邦自然不敢与项羽为代表的诸侯联军对抗。于是,传说中的鸿门宴横空出世。
章邯大喜,明日便遣司马欣亲赴楚军大营,面见项羽。也许真是看在司马欣往日的救助之义,又或许是楚军明白,秦军仍有20万之众,且兵精粮足,一时难以吞咽,项羽终于同意与秦军议和。说是议和,其实就是章邯率20万秦军主力投降。议和之日的屈辱,章邯不敢回首。议和之地,坛台高筑,两旁楚军甲士林立,刀斧...
章邯是先投降项羽,之后项羽再坑杀二十万的降卒的,按章邯本意肯定是不愿手下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的,但作为降将,章邯又有什么能力来阻挡这一切。事实也是这样的,赵高当上丞相后,一边把持朝政,一边在迫害忠良。当时章邯在巨鹿屡次败于项羽,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出战失利。章邯恐惧,一边派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