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指坐在那里空谈道理,不从事实际的事情。 谓之三公:称之为三公,三公在古代中国通常指太尉、司徒、司空等高级官员。 作而行之:指从事实际工作,付诸行动。 谓之士大夫:称之为士大夫,士大夫在古代中国通常指有学问、有品德的官员或知识分子。 译文:那些只坐在那里空谈道理而不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可以称之为...
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翻译就是,一直坐着讨论道理,而不去实际行动,这是三公等小人,说出来就立马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也是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同时坐而论道,也只纸上谈兵,但是纸上谈兵,侧重于形容不切实际,坐而论道则是只讨论不行动 坐而论道”的意思是坐着空谈大道...
解析 三公(多指太尉、司徒、司空三个重要官位)是谋划治国之道的,不需事必躬亲,执行交给下级的官员(士大夫)即可,当年丙吉(西汉著名丞相,曾冒死护卫养育皇孙刘询,也就是以后的汉宣帝,在汉宣帝登基后也不告诉皇帝自己曾经救过、哺育过他,为贤德之人)有一次外出,看到路上有人斗殴打死了人,他不过问,但是看到路边的...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大夫的意思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大夫的意思 坐着高谈阔论大道理的,称之为王公;亲身去实践的,称其为士大夫 语出《周礼.考工记》©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今天的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杨颙口中的坐而论道,意为坐着议论政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周礼》中的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诸葛亮治国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其实就是凡事亲力亲为,不肯放权。这种状况估计在蜀汉帝国中有不少大臣都看出来了,...
整句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解释:坐着谈论大道理,不如亲身实践,说不如做的意思。出自:葛洪[东晋]《抱朴子·用刑》。原文: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得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
坐而论道[zuò ér lùn dào] ⒈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 引《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下 2023-02-17 21:27:3118:0966 所属专辑:《三国演义》原著 下部 | 经典林生演读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林生yy 85210346 简介:忙忙碌碌又一天,快快乐乐听听书,不知不觉充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