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均质形核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质溶体中,依靠液体金属内部自身结构自发地形核。均质形核在溶体各处概率相同,全部固液界面都由形核过程提供。因此热力学能障大,所需驱动力大。反馈 收藏
4.3 均质形核 一、液-固相变驱动力 从热力学推导系统由液体向固体转变的相变驱动力ΔG由于液相自由能G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斜率大于固相G的斜率 当 T<Tm 时,有:ΔGV=Gs-GL<0即:固-液体积自由能之差为相变驱动力进一步推导可得:GV HmTTm Tm及ΔHm对一特定金属或合金为...
均质形核名词解释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异质)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表面形核。 简单来说就是不在杂质或者器壁结晶,而是直接通过液体本身的相起伏...
将(3)、(4)代入(1)得: 均质形核功∆G*=16/3πn(σCL3Tm2)/(L2∆T2)=1/3A*nσCL(A*为临界晶核的表面积)(2分) (如没有标明A*的含义,得1分) (注:如没有按上述过程推导,而是最后结果中含有∆GV,进而得到∆G*=1/3A*nσCL(A*为临界晶核的表面积)也可以得分)反馈...
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都是晶体的形核方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形成条件不同 均质形核是在同一物种或同一合成体系下,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即可自发形成。异质形核需要通过外界条件的作用才能形成,比如改变物种、物质、溶液等。 2. 形成机理不同 均质形核是在无机物相互作用的...
名词解释 1)非均质形核与均质形核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答:非均质形核:液态金属中新相以外来质点为基底进行形核的方式。 均质形核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所以也称“自发形核”。 2)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 ...
此设备难以实现的原因如下:1、均质形核需要在材料中实现高度一致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这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是非常困难的。2、制备过程中存在着温度、压力等多种参数的影响,很难控制所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均质形核。3、由于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和异质性,会导致晶体生长不均匀,进而影响到均质形核的实现。4...
(1)因为均质形核在其形核过程中为克服过程中的能障,所需要的过冷度是很大的,而实际金属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远小于此,所以较难发生;对异质形核而言,液态金属中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因此形核所需的过冷度大大降低,所...
答: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是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核方式。前者是依靠过冷液相中的结构起伏进行形核的方式,而后者则依靠外来质点进行形核。均质形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和更高的形核功,所以实际金属和合金中很难发生均质形核,而多是异质形核。二者的临界形核半径相同,异质形核形核功△Ghe*与均质形核形核功△Gho*之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