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电位又称生物电位,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内外部电势分布不均衡形成的电势差。场电位可以反应出细胞、组织、器官内部的代谢功能和电活动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 二、场电位的原理 场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细胞内外部分布了不同离子成分,这些离子在细胞膜上形成了离子梯度。当细胞受到刺激时,...
局部场电位代表了电极附近的空间加权活动,但实际贡献区域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从数百微米一直到5毫米范围内,已经记录了局部场电位活动。一些猕猴听觉皮层进行的局部场电位信号分析、电流源密度分析以及多细胞活动分析(横向和纵向)的研究专门探讨了LFP的空间范围。局部场电位记录接收了来自局部神经元的信息,但也来自更广泛区域...
通过记录多个脑区的局部场电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单个脑区内部以及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比如,前额叶皮质和后顶叶皮质之间的功能连接主要通过θ波段的同步来调节。 病理状态可能会改变某些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例如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初级运动皮质和脚桥核之间的连接在β波段增加,而在α波段减少。这种方法已经在医...
电场电位与电场强度 在物理学中,电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电力场,而电场电位和电场强度是电场的两个关键概念。 一、电场电位 电场电位(Electric Potential),也被称为电势,是一个描述电场中电势能的物理量。它是电力场作用下单位正电荷的静电势能与该单位电荷所占据的位置之比。
记录到的场电位原始信号需要进行数字滤波,从而分离出场电位信号中不同频率段的节律性振荡。 啮齿类动物海马结构中常见的节律性振荡有动物清醒活动及快速眼动睡眠时的 theta节律(4~12 Hz);清醒认知活动过程中,伴随着theta节律一起出现的gamma节律(30~80 Hz);以及清醒静止及慢波睡眠时的ripple高频振荡(100~250 Hz)。
脑片场电位记录的实验细节以及应用。, 视频播放量 414、弹幕量 0、点赞数 9、投硬币枚数 6、收藏人数 35、转发人数 14, 视频作者 长颈鹿不咕噜,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Clampfit数据分析,MD Metafluor钙成像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NeuroExplorer使用,2
一、场电位电极丝的原理 场电位电极丝是一种基于电势原理的电子元件,它通过在电场中放置一个导体丝,在导体丝上产生电势差,从而将电场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具体而言,当导体丝被放置在电场中时,电场会产生电势差,导致导体丝两端产生电势差,这种电势差就是场电位电极丝输出的电压信号。 二...
记录电极位于鼓室外的耳蜗电图属于远场记录,即记录电极位于鼓膜或外耳道时。记录电极置于鼓室内外的波形极为一致,外耳道及鼓膜电极更适用于临床。 远场记录得到远场电位,近场记录得到近场电位。两种电位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容积传导的电位难以确定...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stimulation,DBS)自1987年首次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以来,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运动障碍疾病并获得巨大成功。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干预手段,DBS技术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方面也有诸多尝试并获得初步的阳性治疗结果,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索DBS治疗精神障碍的可能机制从而改进疗效。局部场电位(localfieldpo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