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由中国地震局提出。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
——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员30 d以上; ——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一般设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员10 d~30 d; ——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基本设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员10 d以内。 5场址要求 5.1场址选择 下列场址可选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公园(不包括动物园和公园内的文...
5.心理疏导服务:地震是一种极端恐慌的事件,避难场所应该配备心理疏导人员,为避难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地址选址标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相关部门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加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地址选址标准以及配套设施。 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址选址标准: 1. 安全性:避难场所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地质条件,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没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确保人员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安全避难。 2. 交通便利:避难场所应该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便于人们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到达,...
本标准所作的各项规定,是建立在“统一规划、平震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场址选择及设施配置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规范性引用...
《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这一国家标准,旨在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选址与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规范,确保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能有效保护民众生命安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场址选择原则:标准强调场址应选在地质稳定、远离潜在危险源如易燃易爆设施、滑...
选择室内公共场所的场、馆、所作为地震应急逃难场所或作 为地震应急逃难场所配套设备用房的,应达到当地抗震布防要求,并在 5 地震发生后依据GB18208.2-2001进行建筑物的安全判定,判定合格后 方可启用。 5.3可通畅性要求 应急逃难场所应有方向不一样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分散道路。 5.4面积要求 场址有效面积宜大于20...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场址选择及设施配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是2009年12月10日实施的安徽省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