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火】也叫“祭灶”蒙古族的一种古老传统习俗。因为蒙古人特别崇敬火神,认为炉灶是火神所在地,是家道和家族兴旺的象征,不可侵犯的神明。所以不能往灶口倒水,不能用利铁器捅火,不往火中吐痰,不能焚烧污秽的东西,忌讳用脚蹬在锅灶或在火上烤脚。#祭火文化#祭灶神#习俗 ...
灶神像通常设在厨房后墙,带有详细的图册和农历信息。祭灶活动由男子主持,用豆腐、粉条等制作祭灶汤,供上糖糊或芝麻酥,寓意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不向上天告状。祭后全家共享祭品,部分地区如上蔡,祭后晚餐多为素食,称作“填仓”。在过去的北京,祭灶节期间,人们会在油盐店等地购买木版水印的灶王像...
一年四季祭祀时间和祭祀对象也有规定,正月祈谷祭祀,春天祭太岁、月将、北极、先农、先蚕、先师、社稷、太庙、先医、龙神、河神、贤良忠烈等等;夏季祭祀后士、太庙、火神、雨神;秋季祭祀太庙、社稷、先师、夕月、历代帝王、关圣、文昌、城隍、先医、龙神、河神及贤良忠烈等等;冬季祭祀天帚、太庙之先医,举行年终大祭...
醴泉(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二十三日祀灶,糖谓“灶糖”,饼谓“灶饼”,俱陈灶前,或杀一雄鸡色红者,谓神所嗜也。祀毕,以纸印灶神马图梦之,谓之“送灶”。 湖南的腊月祭灶 龙山(光绪《龙山县志》):二十四日曰“小年”,亦曰“小除日”。“祀灶神”,扫除庭宇,杀猪鸡祀先祖,曰“祭小年”。有的地方少...
底部中间是一聚宝盆,外有八仙,左右待立金童玉女、两侧还有鸡犬六畜,俗称“老灶爷牌位”。河南人祭灶历来由男人主祭,汉族民间传说,月亮属阴,灶君属阳,故“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但安阳等地,也有家庭主妇主祭者。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端至老灶爷牌位...
陕西汉中南郑:二十三日“祀灶”,祭以饼、饴、雄鸡,妇女尤虔,以灶神将更代报一家善恶于上苍也。事虽无稽,亦足以警过。(民国《续修南郑县志》) 宁夏:二十三日,以鸡、酒、饼、饴之属祀灶神,曰“送灶”;鸡陈而不杀,至除夕始荐郭,曰“接灶”(嘉庆《宁夏府志》)。
“十二月二十四日,京中各个人家,都要夜间烧一些纸钱,将灶马贴在灶上,再用些酒糟涂抹在灶门上。意思是要对灶神大加致敬,令他喝一个酩酊大醉,吃一个肚儿圆,好叫他替家中多说一些方便话。”人们摸准了灶神好贪小便宜的毛病,对付他的法儿也就越来越多,并且各地有各地的招数。《食味杂咏》书中概括地...
是日,各口同仁均择地作会,焚香顶礼祭祀,以求祖师保佑生意兴隆,万事如意。做会一切费用,由各厨行分摊。 【上海】十二月二十四日,沪城市民祭祀灶君。民间以黄羊祀灶。二十三日夜始祭,其供品为三果(即福桔、慈菇、荸荠)、生蔬果、金针、木耳、香覃、素三牲(即面粉制的猪头、鸡、鱼),又糖元宝一碟,谓之“廿四...
福州民间有首祭灶歌:“尾梨(荸荠)尖尖,灶君上天。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妈下地保护侬。庇佑侬爹务(有)钱赚,庇佑侬奶福寿长。庇佑侬哥娶哥嫂,庇偌侬弟讨弟人(弟媳)……”祭灶时,非凡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嘴涂一遍,意思是把灶君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祭拜后,将旧的灶君纸烧化,送灶君上天,再...
かまど地獄,翻译过来叫做灶地狱,传说自古以来祭祀灶门八幡宫时,利用此地的温泉地热煮饭,故此得名灶地狱。入口处有个巨大的古代饭灶的模型,标志了这里的特色。 这里也是八地狱中最有趣的的一个地狱。灶地狱不同于其他地狱是单一的温泉形式,这里每个池子的颜色和质地都不相同,按照1-6丁目来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