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也称灶神,灶君、灶王爷、灶君菩萨等。 神话里灶王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有俗语称:“受一年香火,保一家康泰。查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祭灶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火祭演化而来,从祭自然火到家居灶火。 商代就有了专门祭灶神之礼仪。 《周礼》: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周礼 春官 ...
灶神像通常设在厨房后墙,带有详细的图册和农历信息。祭灶活动由男子主持,用豆腐、粉条等制作祭灶汤,供上糖糊或芝麻酥,寓意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不向上天告状。祭后全家共享祭品,部分地区如上蔡,祭后晚餐多为素食,称作“填仓”。在过去的北京,祭灶节期间,人们会在油盐店等地购买木版水印的灶王像...
河南人祭灶历来由男人主祭,汉族民间传说,月亮属阴,灶君属阳,故“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但安阳等地,也有家庭主妇主祭者。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端至老灶爷牌位前,然后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称“祭灶糖”,因“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故于...
是日,各口同仁均择地作会,焚香顶礼祭祀,以求祖师保佑生意兴隆,万事如意。做会一切费用,由各厨行分摊。 【上海】十二月二十四日,沪城市民祭祀灶君。民间以黄羊祀灶。二十三日夜始祭,其供品为三果(即福桔、慈菇、荸荠)、生蔬果、金针、木耳、香覃、素三牲(即面粉制的猪头、鸡、鱼),又糖元宝一碟,谓之“廿四...
“十二月二十四日,京中各个人家,都要夜间烧一些纸钱,将灶马贴在灶上,再用些酒糟涂抹在灶门上。意思是要对灶神大加致敬,令他喝一个酩酊大醉,吃一个肚儿圆,好叫他替家中多说一些方便话。”人们摸准了灶神好贪小便宜的毛病,对付他的法儿也就越来越多,并且各地有各地的招数。《食味杂咏》书中概括地...
祭灶的时候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还要为灶王爷的坐骑撒一些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才好让灶王爷一路顺风。王封臣《中国年-正在消失的记忆》在晋北的地区,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民歌:“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表达了...
灶王爷要远行,干粮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祭灶的供品中,也少不了各类的面食。当然,南北方物产不同,北方人就多用面粉,南方用米粉多些。 1、水饺和粉团 北方的很多地方,有“出门饺子回家面”的说法,灶王爷作为老百姓家里的“一家之主”,出门远行前的一碗饺子那是少不了的,所以饺子也是北方地区很常见的一种...
かまど地獄,翻译过来叫做灶地狱,传说自古以来祭祀灶门八幡宫时,利用此地的温泉地热煮饭,故此得名灶地狱。入口处有个巨大的古代饭灶的模型,标志了这里的特色。 这里也是八地狱中最有趣的的一个地狱。灶地狱不同于其他地狱是单一的温泉形式,这里每个池子的颜色和质地都不相同,按照1-6丁目来分布。
【祭火】也叫“祭灶”蒙古族的一种古老传统习俗。因为蒙古人特别崇敬火神,认为炉灶是火神所在地,是家道和家族兴旺的象征,不可侵犯的神明。所以不能往灶口倒水,不能用利铁器捅火,不往火中吐痰,不能焚烧污秽的东西,忌讳用脚蹬在锅灶或在火上烤脚。#祭火文化#祭灶神#习俗 ...
灶,就是用土围住火的意思。祭灶在祭祀中,不分等级,不分南北地域,是普遍的祭祀习俗。对灶神的来历虽有多种说法,但人们并不追究,只注意灶神平时在监视每一家人举动,除夕上天去汇报这一情节。每家祭灶神为“一家之主”,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对即将上天言事的灶神进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