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徐冰的作品《地书》从这个角度来看,则是表现当下生活极好的一件艺术品,而且西方艺术自身高贵的地位...
徐冰是这场艺术实践的发起者和策划者,《地书》已经形成一场跨越媒介、无限联动的符号实验。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交通指示牌和工作台的交界处 ▲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交通指示牌和工作台的交界处 进入展厅内部,可以看到徐冰特意根据画廊空间设计了白色墙纸和黑色边框。他用黑色线条强化 7...
这是一次挑战,一次向在20世纪中形成、并且成熟起来的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原则的挑战———艺术到底为什么?所谓现代艺术又是为什么?徐冰用“新的文字”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原则。《从天书到地书》认真细致地说明了这些理念和原则,也一并收录了徐冰为教人们写英文方块字而创作的《书法入门》。 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
这部作品不分年龄、种族和教育程度,是超越空间的,体现了徐冰对于无国界沟通的深刻探索。从《天书》到“地书”系列,代表着徐冰从富有创意地组合伪文字到有机地整理文字符号的视觉效果转变。《意韵·汉字》有相关描述, 徐冰,这位祖籍浙江温岭,1955年生于重庆,长在北京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作品内...
徐冰称:“《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文字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文字的不同也代表着语言的不同,英国著名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的不同代表了人类种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不同,因此,在人类文明之中,各种语言、文字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内核。然而,这种语言和文字的不同,也造就了...
对话|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的理想 2018年7月21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大型展览《徐冰:思想与方法》。这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继2017年武汉合美术馆同名个展《徐冰》之后的大规模个人回顾展。从早期版画对复数性和规定性印痕的思考,到探索语言和文本悖论、享誉世界的《天书》《英文方块字...
《天书》表达了徐冰对现存⽂字的遗憾。⽽这本《地书》,则表达了徐冰⼀直在寻找的普天同⽂的理想。Day1Day2Day3Day4Day5Day6Day7End艺术家徐冰简介 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于重庆。1977年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
徐冰的《地书》 徐冰最早的作品是《天书》,现在这本是《地书》。《天书》是把书法汉字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重新组合所展现的作品,有韵味却看不懂。可谓天书奇谈。但是《地书》则接地气,艺术家用当下最时兴的图像语言展示了当下的生活,这是个很有趣的创作。 我以为,所谓真... (展开) 3 0回应 山灰 2019...
徐冰:艺术卡门线 展期:2021.11.6-2022.4.12 地点:红砖美术馆 2021年2月1日,中国酒泉发射了一枚火箭,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发射,却也是第一枚以艺术之名发射的火箭,它的名字叫“徐冰天书号”。“徐冰天书号”火箭升空图 “徐冰天书号”安装了一个5.5cm立方体的“天书魔方”。按计划卫星将传回魔方在外...
徐冰老师不仅创作了这本书,还将其发展成了立体书,让这本全球共享的书变得更加有趣和奇妙。立体版《地书》共有12页,讲述了主人公小黑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的12小时活动。这本书分为两册,上册是白色封面,描述小黑白天的活动;下册则是黑色封面,与小黑夜晚的生活内容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