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盛赞 “《圣教序》书法为百代楷模”,沈曾植也指出 “学唐贤书,无论何处,不能不从此下手”。学行书从《圣教序》起步,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领悟王羲之行书的笔法、结构与神韵。其字有快有慢、有收有放、有肥有瘦,涵盖了丰富的书法元素。后代众多名家从王羲之书法中取一点拓展放大便能名世,而深入学习《圣教...
《圣教序》全称为《释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弘福寺和尚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弘福寺沙门怀仁用灯影缩小放大、双钩填墨的方法集王羲之书而成,历时二十多年,帖中之字大部分以行书为主,参有少量楷书和草书。 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太子李治作的记,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共...
王羲之书法有两大“绝版教科书”,分别是行书《圣教序》和草书《十七帖》,尤其是《圣教序》,来头不小。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西天取经”十七年之久的玄奘法师,终于返回长安,他带来的是足足五十七卷经书和沿途地理人文方志。玄奘在长安主要做了两件事:开坛讲法和翻译原作。尤其是第二件事,得到了李世民的...
综合而言,唐代的集王字作品既来历明确、真实可信,又字数多、内容全,称得上是王羲之行书的“标准教科书”了。学界公认的集王字两大“高峰”,一是《圣教序》,另一部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了,而后者更胜前者。之所以这么说,有三大原因:第一是体量,《集王金刚经》全文5200余字,而《圣教序》全文1900余字...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王羲之行书圣教序长卷,字形丰富气韵流畅! 侃侃书法 发布时间:1分钟前书法学前班学生语文表演艺术家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王羲之写字,遵法守律而合于自然。《圣教序》则完美地收录王羲之行书精华,单字最多,变化最为丰富,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皋,可谓高峰。 一、字法无常,尽得其势 在《圣教序》中,王羲之结字表现淋漓尽致。该方的方,该圆的也一定圆,长的长短的短,字形特征被强调,字体动感十分明显,...
《圣教序》集字古诗20首 李白《横江词六首》白居易的《白云泉》苏轼《阳关曲·中秋月》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金谷园》白居易《夜筝》张旭《山中留客》杜牧《山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程颢《题淮南寺》贺铸《爱孤云》朱熹《春日》朱熹《劝学诗·偶成》王冕《白梅》张栻《立春偶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总体来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单字形态平稳,字与字之间并不多做呼应,而是着重强调一字之内的空间变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艺术特色 王羲之生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最多元的,楷书和行书逐步成熟,也是我们现今最常用的字体。中国书法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没有之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