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
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爱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 材料二: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
舜传禹是16字真言。大禹谟中记载了舜和禹经世治国的传心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主要意思是,世上人心的是危险难安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精纯专一,不偏不倚,诚恳的秉执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明代有一位大贤者说,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矣也。
“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只有把我们的意念、欲性、贪嗔痴都放下,我们才能进入“无为”的境界。你进入了“无为”的境界,凡夫的种种“为”,升官发财、功名富贵之类的,就再也进入不了你的胸怀了。反过来说,以这样的境界进入社会,出入于功名富贵之中,你仍可以稳居于“无为”之中。那时,凡夫的种种作为、种...
尧舜是儒家道统传承中的关键人物。儒者们认为,三皇五帝的治术各不相同,但他们一脉相承,有一个不变之道在背后支撑着。这个“道”就是古代圣王代代相传的核心价值,由此而形成道统传承的谱系。《周易·系辞下》中关于《易经》的来源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五蠹》,原文: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译文: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
在读了毛主席关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报告中,似乎感到了传统文化的几千年的传承,一定是有她的脉络。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就是强调圣人之学,圣人之道,统称为“道统”。假如只有两个半圣人,从孔夫子到王阳明,间隔几千年,如何保证中华道统源远流长呢?在孔孟之前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还有孔孟之后的二程、...
如果现在有赞美尧舜禹汤文治武功的政治之道的人必定会被新的君主圣取笑,所以圣人不希望用古法来一一...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所传圣人之道,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了,他们的使命就是努力续接和开拓这个道统。张载反复强调“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为学者要以圣人为目标,如此气象乃是“为往圣继绝学“。 继承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儒家的创新往往是在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