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名若有土断法”出自宋代叶适的《赵成父筑亭上饶即用东里旧圃榜曰鱼计》。“亭名若有土断法”全诗《赵成父筑亭上饶即用东里旧圃榜曰鱼计》宋代 叶适秦侨洛寓随南公,新条复欲无开封。亭名若有土断法,郑圃岂在章泉中。旧鱼遥应化龙去,今鱼且复波间住。人为鱼计鱼未知,今乐莫忘昔日悲。
土断: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小提示:"亭名若有土断法,郑圃岂在章泉中。"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土断 全诗 原文拼音版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
“土断”是古代的一种法律制度,于东晋和南朝时期颁布实施。东晋初年,朝廷在扬州和荆州设了很多的侨郡和侨县来安置北方的流亡者和南方的流民,不征收赋税和徭役,但是,流亡者中的士族成了侨郡和侨县的首脑,侨郡和侨县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肆虐和发展。于是,朝廷...
土断,就是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以此明考课、定税收,避免世家大族隐瞒人口。対 卢兆升会同内阁户部尚书甄班世、秘书郎李之栋、兵部尚书戴春明共同商定了土断之法。左将军陈中原领扬州刺史,又是武将,只是负责签字罢了。 卢兆升他们总结前代宋武帝刘裕所行土断之法以及恒楚桓温的相关做法。 制定了一套土断之法,...
子平断诀之金木水火土断法集锦 晦火无光于稼穑。丙丁日主身弱,四柱土神太重,乃愚蠢而且贫贱 土重而掩火无光,逢木反为有用。 盗木绝气于丙丁。甲乙日干,生夏月,重重见火,或成火局,木临火地,灰飞烟灭,“...
词语土断 相似词土断 基本释义 [ tǔ duàn ] 东晋、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
子平一法,专以日干为主,而取提纲所用之物为令,以及年月时支以表其端。 凡格用月令提纲,勿旁求日时为格,今人多不知其法于此,百法百失。 逢官看财,逢财看杀,逢杀看印,逢印看官。 格局、用神 子平一法,专以日干为主,而取提纲所用之物为令,以及年月时支以表其端。 凡格用月令提纲,勿旁求日时为格...
“刚开始推行土断之法的时候,朝廷强制要求所有侨民必须在当地所在的郡县登记人口,士家大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便开始私藏隐匿做为自己佃户的侨民,已成为佃户的侨民不愿意,士家大族更不愿意,所以就开始藏匿人口。彭城王见推行不动,便决定杀鸡敬猴,而正好庾家的庾庆藏匿人口被查了出来,于是彭城王便抓住庾庆,将他下狱治罪...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到:“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吴(东吴)平未几,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相沿而不废也。”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A. 表明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 旨在预防地方割据重演 C. 深受特殊社会...
例题1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道:“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吴(东吴)平未儿.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相沿而不废也。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 A.表明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旨在预防地方割据重演 C. 深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