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土粒成分中最细小的部分,它具有凝聚能力使土粒团聚起来形成结构,保存水分、养分、微生物和酶的载体。(小于0.2微米)特点:表面电荷、吸附作用(对水、养分、污染物)。分类:旷职胶体(层状硅酸盐类和氧化物类)、有机胶体(腐殖质和多糖)...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主要是指土壤中那些微细的固体颗粒,这些微细的固体颗粒(1—100nm)可以均匀地分散在土壤溶液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反馈 收藏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对土壤结构形成、肥力变化及养分吸附和保持水分具有重要作用。土
土壤胶体名词解释 [ tǔ rǎng jiāo tǐ ] 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类。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无机胶体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胶体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肥力变化起重要作用。 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但是实际上土壤中直径<1000 nm的粘粒都具有胶体的...
@山西益课益学教育专属客服土壤胶体名词解释 山西益课益学教育专属客服 土壤胶体啊,它就是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是土壤里最细小、最活跃的部分。这些胶体颗粒能与土壤中的水分、气体等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强吸附能力的物质。土壤胶体还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类呢,它们在土壤结构...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反馈 收藏 ...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土壤中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固体颗粒部分。反馈 收藏
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 答案:主要是指土壤中那些微细的固体颗粒,这些微细的固体颗粒(1—100nm)可以均匀地分散在土壤溶液中,形成一种分...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土壤热扩散率 答案: 相距一厘米,两端温差为一度,每秒钟通过一平方厘米的土壤断面而传导的热量,使1cm3土壤发生的温度变...
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无机胶体是岩石 风化 的产物。土壤胶体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肥力变化起 重要 作用。 词语分解 土壤的解释 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有养分,能生长植物详细解释.泥土;土地。《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 沃野 千里...
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但是实际上土壤中直径<1000 nm的粘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0 nm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中文名 土壤胶体 外文名 soil colloid 直 径 1—100nm之间 类 型 颗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