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以河北、山东等省份为中心,以大量未刊土改档案为主体资料,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政治意涵。《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一方面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出发...
这是因为,村庄既是乡村社会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范围,也是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发生关联的主要场所。 10 211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全本定价 ¥26.00¥15.60购买 为进一步深化既有的土地改革史研究,本书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发明。一是兼顾国家视角与乡村社会视角的探讨。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土地改革是乡村社会“有...
一些党史研究者也意识到革命前乡村土地占有状况与中共领导人的估计并不一致,而采用折中的说法,认为旧中国农村土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集中(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而使用权分散(由广大农民分散耕种)。关于土地集中程度不高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例如诸子平分家产的继承制度,会使土地占有状况自然趋向分散;战争、...
就其原初意涵来说,土地改革首先是一场乡村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本章将对土改运动中的资源再分配略作探讨,侧重分析在选择斗争对象时阶级话语、乡村道德和利益诉求间的复杂关系,土地财产再分配的规模、过程和冲突,以及造成土地改革过激化的客观机制和主观动因。
🌾 本书作者李里峰教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他生动地展现了土地改革对乡村权力结构的影响。👍💪 李里峰教授对相关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他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历史视野,还增强了我们对社会发展...
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基本线索,乃是国家权力不断向下延伸,乡村社会逐步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成为现代“国家建设”(state building)的一部分。这一过程始于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经过民国时期历届政权的努力,最终完成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革命。土地改革运动正是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一环,它帮助中国共产党实现...
kelvin 对《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的划线 2024-09-09 14:29:02 从土改期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术和策略中,可以见到国家权力渗透和乡村权力变迁的微观过程。近代中国农民遭受剥削和压迫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但是从客观现实(苦难)到主观感受(苦感),再到具有明确指向的心理情绪(对国民党之仇恨和对共产党之爱戴...
广东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 革命中的乡村 —— 土地改革运动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李里峰 [提要]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叶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既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 对乡村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构了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网 络,扩张了国家权力的组织边界和功能边界,重塑了国家...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的《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以下简称“李著”)一书,在使用山东、河北省档案馆所藏大量未刊档案的基础上,从微观互动论视角出发,细致描摹了土地改革在华北乡村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形,是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