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上面铸刻的“半两”二字用的是哪一字体?(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详解】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上面铸刻的“半两”二字用的是小篆。故选:C ...
题干中的钱币是在秦朝统一以后使用的。秦始皇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结果一 题目 右图所示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今天湖北地区(战国时期楚国所在地区)的人们最早使用这种钱币应该...
分享圖片: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
最早称钱为“孔方兄”的西晋人鲁褒,他在《钱神论》中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出发,认为圆形方孔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钱之为体,有乾有坤”,这就将半两钱的造型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另一位是明代的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他在《天工开物》中从工艺技术的角度指出,“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因为铜钱刚从...
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的货币。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初步确立。半两钱以其独特的圆形方孔设计,不仅便于携带和储藏,还寓意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和加强经济交流,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措施,其...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从此圆形方孔半两钱成为中国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所以C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主要是实物货币—贝,A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货币的种类很多,各国货币的样式不同,圆形方孔半两钱不会在全国流通,B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
改正: 五铢钱。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通用货币。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经济交流,将五铢钱作为通用货币。故答案为:错误:圆形方孔半两钱;改正:五铢钱。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馈 收藏
就目前的出土状况来看,战国“半两钱”多为圜钱,很少有圆形方孔钱,在做工方面也比较原始粗糙。 圆形方孔的“战国半两钱” 此外,“战国半两钱”的钱肉厚度不一,钱体多畸形,似圆非圆,都流铜,钱缘处多会有残留浇铸的痕迹。钱文相比于后世更加高凸,行笔粗放,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钱上所铸“半两”二字,...
半两钱,这一古代货币的名称,源于战国、秦朝以及汉初时期。它以铜铸而成,拥有独特的圆形方孔设计。小样半两钱的直径通常在2.5至2.77厘米之间,重量约为12铢(古代1两等于24铢),换算成现代重量大约是2.5至3.35克。而大样半两钱的直径则在3.12至3.72厘米之间,重量则在7至14克左右,其中重量超过14克的尤为稀有。半...
答案】【解析】据材料“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秦朝货币统一的现象,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没有突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由分封制到郡县制,本质上反映了由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