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葬 [ guó zà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ó zàng ] 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或特殊地位的人举行的葬礼。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快乐 遇赦 祈求 市侩 发音 蘑菇 荆棘 合作 谥号 交通 气质 针灸 ...
国葬的含义为: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不过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国葬的相关规定。能达到这个级别和威望的,必然都是对中国的历史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的人,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曾有7人达到了“国葬”规格。第一位:周总理 从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后续的迅猛发展,周总理都发挥出极为关键的作用,他绝...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葬制度并未在现行法律中明确规定,但历史上存在国葬的实践。以下是对国葬制度的一般理解: 国葬的定义与意义 国葬是国家对逝者表示的最高哀荣,通常用于对国家有杰出贡献或特殊地位的人物。通过国葬,国家向逝者表达敬意,同时也向国民展示国家对英雄人物的尊崇。
《国葬》是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写的短篇小说,发表于《现代文学》1971年第43期,后收录于小说集《台北人》中。内容简介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李浩然,曾经是北伐的“英雄”,抗战的“功臣”,撤离大陆前夕,他全军覆没,幸存的三员“猛将”,或隐居香港,或住进台北荣民医院,或出家当了和尚。妇人离他归田,儿子...
在我国,已经举办过7次国葬,你知道都有谁吗?第一位:周总理 1976年1月8日上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邓颖超向中央转达了周恩来的三项要求:其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其二,不开追悼会;其三,不保留骨灰。前两项要求,众人尚可理解,丧事从简本就符合周总理一贯的作风。然而,最后一项要求却让大家难以...
第二位,朱总司令。1976年7月6日,朱总司令因病在北京去世,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的朱司令,带着人民军队创造了无数奇迹,还被伟人毛主席称为人民的光荣,朱总司令可以享受国葬,那是绝对的当之无愧!第三次,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当主席去世的...
咱们国家办过七次国葬,你知道是哪几位吗?第一位:周总理 1976年1月8号早上,周恩来总理离世了。邓颖超告诉中央,周总理有三个愿望: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要保留骨灰。大家都能理解前面两项,因为周总理向来主张丧事简单。但最后一条要求就让人不好接受了。老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举行过十二次庄严而肃穆的国葬礼仪,每一次都承载着对伟大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奉献铸就了国家的辉煌,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第一位:任弼时,中国杰出革命家。他在革命岁月,坚决拥护正确路线,为红军的建设与壮大殚精竭...
国葬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因此其标准和流程都会非常严格和庄重。 综上所述,国葬的标准在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明确规定,但通常与国旗法的相关规定有所关联,特别是关于覆盖国旗和下半旗志哀的标准。同时,国葬还会涉及一系列庄重的仪式和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