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学校,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1926年国民政府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亦称第二中山大学),陈潭秋与董必武、钱亦石成为学校政治训练委员会委员,负责政治训练工作。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在当时被称为“红色学校”,是共产党的大本营,是进步力量的“机关总部”。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国五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的前身。其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校址分设3处,称为中山大一院、二院、三院,一院在原地处湖畔、蛇山之麓、武昌城内、长江之滨的东厂口国立武昌大学校址,为校本部,学生近2000人。 1926年12月28日,北...
1927年2月20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在原国立武昌大学(均为武汉大学前身)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大学委员会主席徐谦及顾孟余、李汉俊、周佛海、章伯钧等大学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孙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代表孔庚、董必武,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施存统等人以及本校师生1000余人出席。 典礼开始后,首先...
商务门是武汉大学经济学科建制创设的缘起,是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最早源头,它开了中国近代商学教育之先河。1916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于武昌设立了国立商业专门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商科大学,1926年武汉地区七校合并,该校并入两年后组建为国立武汉大学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成为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另一重要源头。
第一中山大学:今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创办的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52年经拆分合并及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山大学。拆分重组后的中山大学主要剩下的是文理院,带上其他的共18个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山大学虽然不复当年的鼎盛,但也是我国实力第10名左右的重点大学...
属性:校徽/校牌,大学 ,铜,民国,湖北 ,小型(2-5厘米),, ,,, , 简介:1926年国民政府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亦称第二中山大学),陈潭秋与董必武、钱亦石成为学校政治训练委员会委员,负责政治训练工作。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在当时被称为“红色学校”,是共产党的大本营,是进步力量的“机关总部”。这与陈潭秋等人的政治训练...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151]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