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背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民族工 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国家政治、军事 的统一;国家财政金融危机,国民政府面临地方实 力派的金融挑战;中国货币体制的混乱;世界范围 内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经 济危机。 【解析】背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民族工 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形式上...
①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
(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1935年11月”、“以防白银之偷漏”结合所学从白银危机的出现;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等角度分析。(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措施:币制改革(背景)是《中外历史纲要上》近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10年高考真题+2年模拟题)持续更新中的第113集视频,该合集共计146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为币制改革提供了政治条件;国民政府致力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实现军政大权、经济权的统;国民政府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需要统一币制,促进经济发展;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市场萧条,急需币制改革;以法币(纸币)取代金、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等;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等等;日本...
[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国家政治、军事的统一;国家财政金融危机,国民政府面临地方实力派的金融挑战;中国货币体制的混乱;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经济危机。(每点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9分) (2)作用:推动币制走向统一;有利于工商...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事件始末1935 1、事件背景 (1)国际背景:1.世界通货的金本位制对我国汇率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放弃金银复本位制,纷纷采用金本位制。我国以及少数国家仍然保持银本位,即白银在我国是通货,而在国际市场上则是商品。因此,我国外汇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上金银比价的影响...
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时,中国通用银元始终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曾进行过两次币制改革,即1933年“废两改元”和1935年实施法币政策。长期以来,各国均以银与金作为本位货币,但是,随着白银生产的激增,各国逐渐放弃将白银用于货币,而将剩余之白银予以抛售,致使银价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