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面对剧烈的变化,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与道路自信的同时,要时刻保持安全与忧患意识,防患各种风险、挑战乃至冲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就是要在更大的空间留有回旋余地,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行稳致远。第二,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中...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加强,这一重要部署不仅能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多元化增强区域发展的韧性与安全性,而且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替代选择,从而减轻市场主体的潜在损失。因此,推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强化战略腹地的稳定器作用,为高水平安全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是确保...
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新三线建设”二者间画等号会产生误导:首先,会导致片面理解加强国家战略腹地的意图。三线建设主要是为了备战,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虽然有国家安全考虑,但还有平衡区域发展与优化经济布局的目的;其次,会导致过去的大三线地区各省份盲目攀比,争当国家战略腹地。将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三线建设相提并论,必然...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制定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可见,‘战略腹地’的概念...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构想是党中央面对纷繁复杂国际环境,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新特征,作出的重大区域战略决策,体现了党中央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大局考量。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就是要通过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与经济核心区域相呼应的经济发展新空间,通过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打造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空间分布,通过产业转移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构建优...
成渝地区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关键枢纽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承载着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和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期待,既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的战略决策,又是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着眼生态安全、夯实我国经济版图的战略决策,是构建新...
国家战略腹地相对于国家经济中心而言,是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支撑作用的非国家核心区域。战略腹地的建设虽有国家安全考虑,但也为优化经济布局、平衡区域发展,主要任务是打造关键产业备份基地和承接国家经济核心区域的产业转移。故而,重庆、成都、贵阳、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略腹地,战略腹地是以...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其纳入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事项,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蕴含了以改革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