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学专业的获批,则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即培植根脉,赓续文脉,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现“第二个结合”,在文明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说到中国古典学,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方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专注于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哲学、艺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本有与古典学相...
中国古典学专业的获批,则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即培植根脉,赓续文脉,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现“第二个结合”,在文明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说到中国古典学,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方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专注于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哲学、艺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有学者认...
中国古典学专业的获批,则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即培植根脉,赓续文脉,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现“第二个结合”,在文明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说到中国古典学,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方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专注于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哲学、艺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本有与古典学相关的概...
吴洋说,与古代文学、古代哲学等专业领域相比,中国古典学专业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典籍本身,甚至尽可能是“最初的版本”。相关的广泛深入研究对于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独立自主的学术体系极有意义。在专业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国古代术数”这门课。吴洋介绍,这门课主要讲述古代术数基本知识及其思想流变...
2023年:国学(中国古代文学):统考招生人数4人,一志愿进入复试4人。(最高分417,最低分365);国学(汉语言文字学):该专业无合格生源,招生计划调整为0;国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该专业无合格生源,招生计划调整为0。 2022年:国学(中国古代文学):统考招生人数3人,一志愿进入复试9人。(最高分425,最低分383);国学(汉...
近几年兴起的中国古典学热,与世纪之交以来的国学热有着内在密切的关系。溯其源,有三个时间节点值得注意,一是199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学研究》,当年曾有人在《人民日报》撰文,报道“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二是2005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本硕连读的教育科研实体机构国学院,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可谓轰动一时;三是2023...
在现有国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中国古典学研究学科,这能够更深入地推动国学研究的学术化进程,大幅度提升中国古典研究的学术性和学术质量。而且,一个具有明显中国传统学术特色的中国古典学学科的建立,势将改变以“西方古典学”为主导的世界古典学的面貌,从此不但对中国古代文明...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评论集。他从叔本华、尼采、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中汲取精华,首创“境界”说,并以此为标准,把晚唐五代以来几十位词人所作百余首绝美之词拢于一书,一一点评,水准之高“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他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中国诗词之美的秘密:形式“简”,性情...
一方面,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形成了建立自己特有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明体系,建立“中国古典学”,也就是以中国古人留下的历史文献为依据,将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由于“中国古典学”是以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为学科基础,这是一门从学术范式到知识构架、学理依据均不同于现有的文学、历史、哲学学科的独立学科,这...
11月9日至1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中国古典学”新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古典学”本、硕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7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中国古典学”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这些年轻学子们分别对经学、子学、古代文史、古典文献以及边疆史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