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维此言或有调侃之意,但也不难看出,傅斯年确实是个天赋异禀的学霸。 (五四运动) 1926年,傅斯年回国,先是担任了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又接受蔡元培的聘请,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史语所。 傅斯年在担任史语所所长的23年期间,不但组织整理了明清史料,出版了70多种学术著作,还为国...
在《史料学导论》中,傅斯年特别列举了王国维在卜辞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认为:“王静安君所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两篇,实在是近年汉学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关于王国维的这种史学贡献,傅斯年作了如下的具体概述:“王君拿直接的史料,用细密的综合,得了下列的几个大结果。一,证明《史记》袭《世本》说之不虚...
傅斯年为人义气,第二天坚持要营救被捕的三十二位学生,结果与激进派争斗起来,被打坏了眼镜,一气之下干脆退出了学生会。当年夏天,傅斯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远赴欧洲求学,先后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院。在欧洲留学期间,傅斯年结识了陈寅恪和俞大维,三人本来都是...
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仅54岁。
《傅斯年讲诗经》是傅斯年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时留下的《诗经讲义稿》,写于民国十七年,是《诗经》研究史中一部重要的著作,系统且全面地展现了傅斯年先生关于《诗经》的研究思路。 本书包括《叙语》一篇、《诗经》讲义十二篇和《附录》一篇。傅斯年先生在《泛论诗经学》这篇里讲:我们去研究诗经应当有三个态度,一、欣...
【题目】材料一傅斯年(1896—195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3岁开蒙,11岁读毕十三经,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受胡适影响,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认为“觉得欧美的东西都是好的,固然是荒谬极了;但极端的崇外,却未尝不可”。后去欧洲留学,20年代学成归国后,倾全力于中国传统...
他是国学大师,他坚持抗日,更重要的是他预言了“抗日是持久战”傅斯年(1896-1950),是“五四”的产儿——不是政治人物,但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学家,知识分子。他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
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 阅读答案1950年12月,一代国学大师傅斯年逝世后的第三天,一群好友和学生依旧围坐在奠堂,久久不愿离去。俞大彩被这份真情所感动,哽咽地讲起丈夫的往事。
一位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国学大师”的传奇人物。傅斯年先生说他是——“三百年来第一人”他就是陈寅恪。家学渊源,博学多才 陈寅恪,字鹤寿,出生于江西省修水县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陈宝箴曾是清朝的封疆大吏,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被誉为“清末四公子”之一。陈寅恪在家中的私塾读书,从小受到家庭...
民国时期傅斯年曾发表过几篇文章批判中医:所谓“国医”,再论所谓“国医”。 「中医的五行只不过是符号」这类论调早就被他批判过了,没想到直到今天中医还脱不了这些批判。 为什么日本用中药赚了全球的钱?中国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中医? - 知乎 摘录驳斥「中医的五行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几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