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混乱的另一个原因:国军同时实施两套军衔制 众所周知,大陆时期的国军同时实施两套军衔制:铨叙军衔、职务军衔。一、铨叙军衔:铨叙军衔的获得难度远远大于职务军衔。铨叙军衔是根据该军官的资历,具体战功、服役年限、在军队中的职务、地位和威望而综合评定的军衔。铨叙军衔具备3个要点——1、铨叙军衔是由铨叙厅代...
国军的上校军衔,一般可以担任团长或者副旅长,最常见的就是团长,大约能管理1200~2000人左右,除了下辖三个步兵营以外,当中可能还会包括炮兵部队、通讯部队、辎重部队以及卫生队等等。六、将官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的将官等级划分较为复杂,并不是三三晋制,分为少将、中将、二级上将、一级上将和特级上将这五个等级。少...
如果你在铨叙厅是上校,职务军衔是少将旅长。你这个旅撤销了的话,那你少将旅长的军衔也就没有了。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完全是没法比的,你铨叙军衔是个中将,还能和常大队长说说话。不过有些人的职务军衔是完全合理的,有些的职务军衔,既不合法又不合理。买卖军衔 三、你知道国军军衔有多混乱吗?杜聿明一辈子都没...
国军说到底就是在各个地方军阀的军队基础上混编建立的,而军阀军队有个特点,就是军衔制度都不统一,在军阀割据的时代,中国军队就已经出现遍地将军的情况了。后来老蒋走上权力巅峰,他要收复各地军阀的队伍,势必就要安置好这些军阀,军衔对等是最起码的,前前后后加起来,就又多了不少来路不明的将军。将军数量众多...
而师长则是少将军衔,不过由于铨叙军衔的缘故,胡链这才当上了军长,还只是个上校。另外在国军中还存在买卖军衔的情况,要说这个铨叙军衔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这就使得杜律明一辈子都还只是个上将,却没有晋升,而他的部下大多数都是少将,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军将领的军衔制度有多混乱了。
国军军衔奇怪现象一:中校军长,上校总司令 1935年授衔时,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能混得上团长的都是相当了不起的,团长授衔上校或者中校,根据晋升年限要求,中校升上校3年,上校升少将4年,少将升中将3年,1935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0年,也就造成了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不论在抗战战功有多厉害,1945年顶多授衔...
只有经过铨叙厅授予的正式军衔才不随职务调整而改动。职务军衔和正式军衔在待遇上没有差别,但是显然正式军衔含金量要更高。在称呼也有所不同,以少将为例,职务军衔一般称呼军衔加职务,即少将军长。而正式军衔一般称呼军种加军衔,比如:陆军少将。在正式场合,一般都要求使用正式军衔。出现这两种不同的军衔之后,国军...
然而在十余年时间过去后,蒋介石后知后觉地发现,国民党部队里的军衔混乱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从民国时期的一句民间俗语,就能看出当时国民政府的军衔究竟有多廉价:“上校不如狗,少将满地走,中将随处有。”那么,为什么蒋介石尝试改革国军军衔的举动,最终却毫无成效呢?蒋介石的恼火 1912年,随着...
国民政府时期,军队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军衔事务。无论是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还是地方军政长官及其上级机关,都有权自行决定一些关键人物的军衔授予。鉴于马家的教训,国军内部一度出现了军官泛滥的情况。这种现象导致军队中将军级别的职位数量激增,几乎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在军队体系中,将军的级别分为不...
军衔这玩意儿,在某些人手里就像是一块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军长、师长这些职位听起来威风,但军衔的含金量却因为这种随意性而大打折扣。常大队长在军衔授予上,显然也是权衡了各种因素,既要考虑个人的功绩和能力,又要考虑整体的军心和士气。你可曾听闻国军军衔的荒诞不经?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有人历经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