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新华社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中观察到,今年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立足国内大市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竞争新优势,锻造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坚定向前。把握主动——以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应对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明确了中国经济循环的战略方向,引领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大国经济,需要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畅通经济大循环,立足国内大市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新竞争优势...
1.81亿、47.1万亿,增长!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 释放发展活力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2023年经济形势。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3年,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较好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
所以内循环要求我们,进一步打破区域间的产品和要素流动的藩篱,推动相关产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要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以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很可能导致国际经济大洗牌,赢者通吃的前景不容忽视。近年来西方国家高度警惕中国的科技进步,已经在一些...
国内大循环的真谛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受访专家均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困难形势,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有...
国民经济和产业循环不畅,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畅通国内大循环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高水平市场治理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这种最适宜的产业结构...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我们在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素流动也趋于活跃,产销衔接状况也在逐步好转。四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 在国际大循环可能不发挥作业或发挥反作业的情况下,中国做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新格局在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被提出,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同时,中国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
郑荣华:构建“国内大循环经济”三大维度 自美国次贷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性高杠杆率运作,刺激产能过剩,助推资产泡沫的形成。在此背景下,世界大国纷纷构筑了自己的“防火墙”,逆全球化成为近年来难以调和的矛盾。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