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完整的句子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国之将亡必有七焉。” 句子解释: “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不是真的说老人就是贼,而是指一个人如果活到很老,却仍然没有道德修为,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可能因为经验丰富而做出更多坏事,那就像贼一样可恶。 “国之将亡必有七焉”则是指...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康圣人”康有为量身定做的对联。上联出自《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出自《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有“”为”二字嵌入联尾,“妖孽”“贼”二词出自经典。联义入骨三分,联面无一脏字! ...
《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 章太炎对康有为是很看不上的,有次康有为过大寿,太炎先生让人送去了一幅对联: 国之将亡必(), 老而不死是()。 这章太炎骂得十分隐晦,但也是下嘴无情啊,一般人看不懂。(每空各填一字)...
一介跳梁小丑,竟因自我吹嘘造假而登大雅之堂,清廷识人如此,安能不亡? 文章最后附上章太炎先生对他的评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随着对康有为及其弟子的了解,章鄙弃康的功利主义,批评康梁治学的牵强附会,以至二人常在报纸上唇枪舌剑,互不相容。1927年,康有为在上海举行70大寿,章氏着人送此寿联。上联语出《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下联语出《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结构上首先嵌“有”“为”人名,其次各隐藏“妖...
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康有为,康南海,知道的人多,了解的人少,高晓松说他是妄人,罗胖说是他是轴人,要我说,他就是个无耻的文人, 很小的时候便知道他,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流亡海外、保皇派等几个词串起了这个人,出于对光绪帝的同情,一直视其为好人一枚,及至后来能找到他的书,认真地看了一遍...
康有为的种种过分行径,最终被人看透,学生梁启超和其决裂,"民国第一狂人"章太炎在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送去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更有野史传闻不堪入目,康有为风流成性等等骇人听闻行为。即使教材的正面形象,但是实际的为人,不敢苟同。以上内容,小编拙见,若有偏颇,...
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的意思 这幅对联开始时好像是顽固派对康有为的讽刺,没有“忠烈”“人瑞”这两个词的,本是想污蔑康有为是个祸国的人的,后让人加了上两个词。就让意思一下子变的有一种很是积极的韵味,我想这其中除了指出了字面上说的这一现象外,也暗讽了顽固派的固守陈规,以及对康有为等...
近年来,其实这康老先生被扒得够惨了,尤其是在私生活及后来的死因上,估计比他的那几本书还要惹人关注,说什么的都有,着实被扒得有些可怜。但我可不是追风之人,从不喜欢他到鄙视他,也是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绝不是受近期风头的影响。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章太炎先生送给康有为70大寿的对联,再合适不过。 康有为治学,不如梁启超;任事,不如谭嗣同。加上言行多有不一致的地方,近年来的确被黑得厉害。不过康是第一流的宣传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