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度指的是一种固体溶剂中能够溶解的其他固体物质的量。在固溶体中,溶质存在于溶剂的晶格中,取代部分溶剂的原子或原子团。固溶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或原子百分比来衡量。 影响因素 固溶度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下面将介绍几个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是影响固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固溶体...
1. 铝合金:铝合金的固溶度范围通常在450°C至550°C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固溶处理,可以使铝合金获得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2. 铜合金:铜合金的固溶度因具体合金成分而异。例如,黄铜的固溶处理温度一般在700°C至900°C之间,而青铜的固溶处理温度则可能更低。 3. 钢铁合金:钢铁合金的固溶度范围也受多...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铜镍合金可用于制造发动机叶片、涡轮盘等关键部件;在石油化工领域,铜镍合金可用于制造耐腐蚀的管道、阀门等设备。 总之,铜镍合金的固溶度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固溶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可以为铜镍合金的优化设...
固溶度的影响因素固溶度的影响因素一、离子尺寸 休谟–罗斯里(Hume-Rothery)早就提出,当溶质和主晶体的...
间隙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即非金属溶质的极限溶解度)都是很有限的,而置换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则随合金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从几个ppm(mg/kg)到100%。为了预计置换式初级固溶体的固溶度,Hume-Rothery提出了以下经验规则:(1)如果形成合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之差超过了14%~15%,则固溶度极为有限。这一规则有时称为...
1. 当两种元素原子半径差异超过14%~15%时,固溶度极低,这被称为15%规则,表明原子尺寸的匹配对固溶度有重要影响。2. 负电性差异大的元素组合,如负电性差值大于0.4,固溶度也非常小,因为可能会形成稳定的中间相,这体现了负电价效应的影响。3. 价电子相关的相对价效应表明,高价元素在低价元素中...
固溶度指的是一种元素在另一种元素的晶格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超出了固溶度,就会形成独立的相。在铜和锡的合金中,铜是主要元素,锡是杂质元素。铜中的锡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溶解在铜中形成合金。在常温下,铜中最多只能溶解4%的锡,而在高温条件下,铜中锡的固溶度可以达到49.3%。
铬在镍中的固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铬在镍中固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升高,铬在镍中的固溶度逐渐增大。例如,在1150℃时,仅含有1.5%的铬的镍合金中,铬的溶解度就高达20%,而在850℃时,铬的溶解度只有1.8%。 2. 氧化剂 高温下,铬与氧化剂反应会形成稳定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提高固溶度: 1.加热: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原子的热运动,从而降低晶格能垒,使得溶质原子更容易扩散进入溶剂晶格中。这是最常见的提高固溶度的方法。 2.合金化:通过添加其他元素可以改变原有的固溶体结构,有时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固溶体,从而提高特定溶质的固溶度。 3.机械合金化:通过高能球磨等机械...
固溶度计算公式?第一条公式:每100克溶剂可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就是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