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涩法 固涩法(arresting discharge),运用具有收涩固脱作用的药物,治疗因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失于固摄所致的气血精液耗散滑脱的治法。又称收涩固脱法。适用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不已,久泻久痢,遗精遗尿,或小便不禁,崩漏带下等病证。气血精液是人体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以上诸症可以...
固涩法固涩法,是使用固涩收敛的药物,以收敛津液、固涩精气以及涩肠固脱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主要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下痢日久,精关不固,小便不禁,崩中漏下等证。1.敛汗固表法适用于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不止之证。常用药物如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其代表方如牡蛎散。
中医内科学常用治法之固涩法 固涩法是通过收敛固涩,控制气血津精滑脱的一种治法,又称涩法。 一、适用范围 (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不固的多汗证,无论自汗、盗汗,皆可固表敛汗。 (2)涩肠止泻法适用于脾阳虚弱或脾肾阳衰,以致久泻(或久痢)不止,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
固涩法,又称涩法,是一种通过收敛固涩来消除滑脱病证的治疗方法。1. 适用范围 (1) 固表敛汗法此法专为表虚不固所致的多汗证而设,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皆可通过固表敛汗来治疗。(2) 涩肠止泻法 针对脾阳虚弱或脾肾阳衰引起的久泻、久痢不止,以及大便滑脱不禁的病证,涩肠止泻法可有效发挥作用。(3)...
凡疾病初起,邪气方盛者,如外感咳嗽多频、湿热泻痢、相火亢盛之遗精、瘀血性漏下、湿热郁蒸引起之自汗等,均非本法所宜。因外邪鸱张,或实邪内盛者,过早运用固涩法,则有“闭门留寇”之弊,当加注意!“前人有‘酸涩敛邪’之训,又有‘涩可固脱’之论。一言敛邪,一言固正,两者岂不矛盾?”这问题提得好,但两者...
4、固涩法主要是一种治标应急的方法,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滑脱诸证的病机。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常将固涩药与补益药结合使用,以实现标本兼治。5、针对不同的证候和病机,医生应有选择地配伍使用固涩药物。例如,对于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应分别与补气方药或养阴方药同用;对于脾胃虚弱...
早泄,病机上具有精关失控、易开不固的特点,纵观历代中医治法,应用最多的是固涩法。 柴胡将固涩法分为五大类,常用药材已在上一篇文章分享,此文主要讲讲固涩五法,分别是补涩、升涩、宁涩、清涩、温涩,以及对应的常用方。 一、 补涩法 补涩法,适用于早泄属于虚证者,肾气不固、心脾两虚、心肾两虚等。
这时,固涩法或许能派上用场。💊💡例如,一个朋友起初只是自汗盗汗,后来失眠、头晕、耳鸣、掉头发等问题接踵而至。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川附子后,症状明显改善。🌿💡原来,自汗盗汗并非阴阳两虚,而是营卫失和、毛孔不固。舌苔白根厚、脚步虚浮是阳气下虚的表现,而耳鸣、少腹悸动则是虚火上亢的迹象。🔥...
涩可去脱与固涩法 固涩法,即收敛固脱法,临床用于治疗大肠滑脱不禁、久泻、久痢、便血等病症的治疗方法。《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小肠皆连属于胃。大肠主传导糟粕,排泄粪便。其功能除与肺气肃降有关外,还和脾胃有密切关系。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燥屎内结,用攻下通里法...
[精品]5固涩法用药 固澀法用藥 固澀法一般不被重視, 多被看作從屬地位。 然而臨床上固澀法運用得當, 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固澀藥應用範圍較廣, 可適用於各種不同疾病的多種證型。周師應用固澀法頗為得心應手。 一、 小兒遷延性肺炎 小兒肺炎遷延日久, 多見肺脾氣虛, 余邪未淨證, 此時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