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下诏:“自今诸州吏民不得即诣京师举留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知州、通判、幕职州县官。若实以治行尤异,固欲借留,或请立碑颂者,许本处陈述,奏以竢裁。”这说明宋太祖( ) A. 试图完善地方行政体系 B. 注重分化事权以相互制衡 C. 积极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 总结晚唐五...
辽朝为团练使司长官,属南面方州官,下设团练副使、团练判官。宋初常授予党项熟户首领。太宗雍熙二年(985) 李继迁占银州,设此以封酋豪。元昊建西夏,亦置,为军职,领三至五百族帐,位在刺史上。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于耀州、邠州置团练安抚劝农使司,每司置使二人。
唐肃宗时置于诸道,大者领十州,小者领三五州,掌本辖区防务,又称团练守捉使。有副使一人、判官二人。代宗时诸州刺史皆兼本州团练使,旋废。其后,多为诸州刺史加官,不兼防御使者多带此衔。诸道不设节度使者,多以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总领军务。宋代团练州置,多不驻本州,往往为武臣寄禄官。元丰改制,定为...
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提辖、都头等职务一样,《水浒传》中出现的团练使一职,也是在宋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据《宋史》及相关史料记载,宋代的团练使秩从五品,其地位高于刺史,低于防御使,是宋代特有的武散官,一无…
北宋的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留后、节度使,这由低到高六阶,是中高阶武将的本官官名,决定品级和俸禄。它们有正任(超高品级)和遥郡(高品级)的区别,杨延昭得到的是正任官。正任的这六个官阶是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官阶。而节度与节度留后,在武将退休或者战死前,基本不授予。所以...
之后的某年,李允则的武阶官再升1阶为“四方馆使”(横行官),继续领“奖州刺史”(遥郡刺史)。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三月,李允则的武阶官再升1阶为“引进使”(横行官),领“叙州团练使”(遥郡团练使)。 天禧三年(1019年)六月,李允则改任“知镇州、兼镇定钤辖”,武阶官再升1阶为“客省使”(横行官)...
唐末僖宗、昭宗时,在原有“实任”的“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继续作为地方军政长官存在的同时,朝廷也开始将它们作为兼任(但并不实际到任)的“本官”【1】来授予禁军将领了。 注1:即“寄禄官”,用以标志级别,维系薪酬待遇等…… 而到了五代十国之时,实任、兼领(遥领)这两种形式的同时存...
1、节度使:唐初沿袭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设置总管统兵,后来改称都督。因为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战 区 司 令 员。2、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
在宋代,团练使是地方军事行政官员,属于中级官职。他们主要负责地方的治安和军事训练,同时也要参与地方的管理事务。宋代的团练使在官阶上属于从七品至正五品的范围内,具体品级根据不同的地区和职责有所差异。在宋代的官制中,团练使与刺史、防御使、观察使、节度留后、节度使等官职构成了地方军事行政官员...
唐末僖宗、昭宗时,在原有“实任”的“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继续作为地方军政长官存在的同时,朝廷也开始将它们作为兼任(但并不实际到任)的“本官”【1】来授予禁军将领了。 注1:即“寄禄官”,用以标志级别,维系薪酬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