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论后疏》(以下简称《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以下简称《略抄》)是敦煌因明写卷中分量最重,篇幅最长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此写卷由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于20世纪初从敦煌收走,现藏于巴黎国立...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和《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是敦煌因明写卷中分量最重,篇幅最长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此写卷由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20世纪初从敦煌收走,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P. 2063。《略抄》与《后疏》均为奘门大德净眼所撰。《略抄》与《后疏》合写在一个卷子里,卷首朽蚀,故《略抄》缺首题...
敦煌遗书《因明入正理论后疏》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是唐代净眼法师所著。该卷古朴雅静,质朴空灵,蕴含佛经智慧,章法朴密,有浓郁的章草气息,令人叹服观止。 早期的因明学属于佛教的论辩术。到6世纪,经陈那的改革,虽仍有侧重论辩的倾向,但渐次深入到认识论的领域,成为佛教瑜伽学系的组成部分。这一新的逻辑体系,首...
故释其比量中云。相有三種。如前以说。解似比量中云。似因多種、如前已说。故知长行解義便也。又解长行之中言。明内有真似之量。外有正似之言。若不诵其偈文。不顯内外。问先相由也。集论云。能立有八。现比等量。亦入其中。故知长行为顯内外德先相由也。 长图 0 0 发表评论 发表 ...
草书《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是弥足珍贵的敦煌遗书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写卷通篇小草书,应出自高僧之手。风格和《出师颂》十分接近,章草味道浓郁,且文字量极大,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如此小字草法精熟之极,完全意念书写,快速书写已近于今日五笔“盲打”效果。行距和字距都很...
《因明入正理论略抄》与《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均为奘门大德净眼所撰。《略抄》与《后疏》合写在一个卷子里,卷首朽蚀,故《略抄》缺首题和著者名号,现存446行,计12478字。《后疏》则首、尾不缺,为508行,计13364字,然《后疏》写卷只是节录了原作的末后部分,约为原作五分之一的篇幅。P. 2063号写卷现...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 慈门寺沙门净眼续撰 如是等似宗、因、喻言非正能立。述曰:上来别解法。 此即总结也。总指前过。故称如是。所言等者。略有三释。一云。 似宗因喻。是其总名。三十三过是其别称。举总等别。故称等 也。一云。此中且约声等辩过。虽声色等辩失皆然。举此 等余。故言等也。一云。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与《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是同一个卷子、同一个书写者。文本作者为唐代高僧净眼,至于是否为净眼亲笔所书,在没有佐证的前提下,难以确定。 《略抄》部分的释文,前有武邑尚邦先生的初释,后又有沈剑英、黄征等先生的研究、校录和整理,我做的只是“三校”和制作的事,基本没什么难度。《后疏》...
敦煌遗书《因明入正理论后疏》 《因明入正理论后疏》是唐代净眼法师所著。该卷古朴雅静,质朴空灵,蕴含佛经智慧,章法朴密,有浓郁的章草气息,令人叹服观止。 早期的因明学属于佛教的论辩术。到6世纪,经陈那的改革,虽仍有侧重论辩的倾向,但渐次深入到认识论的领域,成为佛教瑜伽学系的组成部分。这一新的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