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意义:具体来说,回小向大是指行善做功德时,不企求人间的福报,而将它回向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念佛行善的第一层目的。第二层目的是为了能真正快速成就佛果,这是大结果。也即,以声闻人的行履,求作佛,求往生。在这个过程中,念佛做一切功德是为了自度度他发菩提心,发的心量大,念佛行善的功德也就变大了。 总结:...
答:回小向大又称回心向大,意即回转小乘之心而趣向大乘心,以求无上菩提。小乘唯求自利,遂致灰身灭智,由于身心皆灭,故归于空寂而达涅槃;大乘则起二利之大心,证得万德圆满之佛果,乃真涅槃。小乘心较浅劣,必回转其心向大心,故称为回心向大。 弥陀要解云,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
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此文句为“教起所因”第四科:教化引导二乘(声闻乘与辟支佛乘)行人,回小乘取证心向大乘菩提道,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净土。须知,诸佛出兴于世一...
这些声闻包括四果声闻,见思惑全都断尽,是阿罗汉,还有些是初果、二果、三果的行人。 这里的声闻,要注意,他不是一个定性声闻了,他已经是回小向大了。为什么呢?如果他是定性声闻的话,就是藏教和通教的这些行人,他是闻不到他方有无量的刹土、有无量诸佛的名号的。...
回小向大,的罗汉 ~ “未曾修学小乘道 (并证得果位)的菩萨, - 在现证 第八地 的时候 断尽烦恼障。” ~ 应成说, 声闻、 缘觉 - 在证 阿罗汉之时 断尽烦恼障, - 而一向 大乘行 的菩萨 则在 七地最后心的时候 断最后一品烦恼障,
【回小向大】的历史变..早期的部派佛教是很少说回小向大的,有些学派认为一旦修行接近初果就没有办法回小向大了。大乘初期的《维摩诘经》《般若经》也是不同意回小向大。再晚一点的《法华经》才有明确的回小向大的说法。再后来的唯识学派认
立命九法之八:回小向大 回向有一个好处,你把它给别人了,自己并没有减少,这个方法好。就像点蜡烛一样的,我现在一只蜡烛,如果把周围的十支蜡烛都点着了,我的光明更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了人家,自己还没有减少,这叫回小向大,什么人能做呢?明白生命真相的人会做,一般人舍不出,他以为给人他...
声音简介立命九法之八:回小向大你助人为乐了,就有能量,这个能量可以用拓展心量的方式把它扩大。回向有一个好处,把它给别人了,自己并没有减少。所以我们大量做善事,把能量回向给爸爸妈妈,孩子,这样爸爸妈妈身体就会好起来,孩子也开始爱学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
回小向大,是目标是目的是发心的回小向大。就比如说上学的目的,有的只是为了拿个毕业证以便于将来好找工作,这就是小发心小目标小目的。有的是为了学习了解知识的奥秘,探索宇宙世界的真相真理,这就是大发心。同样,在佛教中,如果只是为了断除烦恼脱离轮回之苦,以及为了求人天福报而学习修行,这就是...
本期播客探讨了传统文化中的“回小向大”概念。通过李建安的故事,解释了善事回向的重要性。回向是将善事的能量传递给他人,不仅不减少自己的福气,还能倍增效果。江本盛博士的水结晶实验证明了善念的力量。曾国藩的故事也展示了回向对家族福气的影响。回向是一种提升生命能量的方法,懂得其中奥秘的人能够更好地改善自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