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后,有宫人将扬无咎的梅花图挂在墙上,竟然招蜂引蝶,宋高宗甚感惊奇,派人四处找寻扬无咎,然而,他已去世多年。 这则故事,载于明朝解缙《跋王侍郎所藏扬无咎梅》中,故事所言扬无咎的梅花,或许可以从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扬无咎《四梅图》中,窥探一二。 四梅花图卷 扬无咎 《四梅图》作于扬无咎...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 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手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
扬无咎的《四梅图》将梅花淡色雅洁的特性刻画的淋漓尽致,不施彩色,却依然不乏斑斓之感,作者炉火纯青的笔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丝毫不空洞,同时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作品中。由此可见,扬无咎是用心深入自然界中去感受,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逐渐走向衰老的伤感之情以及修身养性、孤傲的品性。 随着朝代更迭、历史...
南宋-扬无咎画梅的传世经典代表作品《四梅图》卷,就是这种“静观万象,简淡空灵”的代表之作。扬无咎这件作品追求的是疏影横斜,疏朗自然的“简淡”萧远意境。在布局上,画面以横幅长卷的形式呈现,画中依次从右到左画折枝梅花四枝,且四梅均从下自上生长,“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之状。在画法上,其...
无咎除墨梅外,还善水墨人物,木、石、松、竹、水仙等,都为当世一绝。《画继》、《画素》、《画史会要》等书画典籍中均有记载。 无咎乡里亲宗惧写墨梅。子杨季衡,画墨梅得家法,也能作水墨翎毛。甥汤正仲,字叔雅,喜画梅竹、松石、亦工墨梅。 宋 扬无咎《四梅图》之一 未开 柳梢青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
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 纸本水墨 37.2cmx358.8cm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
《四梅图》是扬无咎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梅图》自左而右分段画梅花未开、欲绽、盛开与将残四个阶段。未开一段枝头已著花蕾,但一切都尚在静静地蓄势之中,就连梅枝也画成未得疏张的样子。欲绽一段有少许耐不住的花苞微启丹唇,有了绽放的势态...
扬无咎 四梅图卷 这组《四梅图卷》为长卷,纵37厘米,横358.8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是为友人范端伯创作的。根据画中作者所题《柳梢青》词后的款识:“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的记载,作品应创作于公元1165年前后,扬无咎时年69岁。此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梅花含苞、欲...
四梅图 宋·扬无咎 纸本墨笔 纵37.2X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今江西南昌人。师法李公鱗,能作白描人物,尤擅作水墨梅花。此图写梅花未开、欲开、 盛开、将残的四种状态,体现了画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