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
共4幅,主要是山水风景,其间多水禽、奔鹿之类,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契丹语称行宫为“捺钵”,即辽代国君的行营。陵内全部壁画与墓室设计相配合,显示辽代帝陵是象征当时以牙帐为居处的捺钵行宫。春、夏、秋、冬四季的山水,即表示四季不同的捺钵场所,而壁画中的各种人物则是随从的臣僚。
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四季捺钵制,也称作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皇都和五京是宰相以下官僚处理政务特别是汉民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