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四念住时,修行者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以平和、专注的心态进行观察和觉察。这是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耐心。通过修行四念住,修行者能够明了身体、感受、心识以及法的刹那生灭、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本质,从而断除贪瞋痴烦恼,实现从苦海中解脱。
四念住(巴利语:satipaṭṭhāna,梵语:smṛtyupasthāna),也被称为四念处、四念止或四意止,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汉传佛教《阿含经》中的重要修行方法。它强调通过观察身体的感受、心识以及五盖、五蕴、十二处、七觉支、四谛等法,来建立持续且稳固的觉知。四念住的修行目标是观察身体的“不净”、感受的“苦...
经中讲的是观行四念住的修行方法:观身念住、观受念住、观心念住、观法念住。观身念住的时候,首先观自己的呼吸,心念一直跟随自己的呼吸而转,心缘一法,得定得止,然后起观,证得色身生灭无我。之后再观整个色身,直到把自己的身行造作都观行透彻,自己目前正在做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后就剩下一个身念,然后...
1.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对身体纯净的错误认知。修行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对行、住、坐、卧等一举一动,保持内心明了清晰。通过观察自身皮肤、血肉、骨骼等,以及身内的大小肠中消化过的食物,认识到身体的污秽和肮脏,从而消除对身体的执着和爱恋。同时,观察他人身体的无常和不净,...
四念住與內觀(1):八聖道和三士的生活禪修 四念處(四念住自性無自性(空性法界內觀禪修(Vipassanā)是印度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觀照五蘊(色,受... 林崇安 被引量: 0发表: 2010年 四念住與內觀(4):從四念處看參禪 四念處(四念住自性無自性...
1.其实在真正的修行里,不堕恶趣并不需要初果,北传有部认为在加行位的忍位就可以不堕恶趣。因为此时修行者的善根已经足够强大,对于业,宝已经净信,对四谛法也有了很透彻的认识。2.要区分成就初果的方法与初果的功德。成就初果的方法是以四念住现观四圣谛,断除见,疑两种烦恼。所谓见就是五见,分别是有身见...
修行四念处可以断三结、乃至断五上分结,从而证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见《大念处经》等经典),可以疗愈疾病(见马哈希尊者著的《法的医疗》)。四念处现在也被修改为“正念疗法”,变为非宗教形式,用于治疗疾病。四念处修行并不复杂,当然,四念处最好的状态是只要在清醒的时候,就住于念处中,得闻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