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四川志》是明代最早、最完整的四川省志,非常珍贵和有影响。不幸的是,原来的刻本已经找不到了,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一部嘉靖时期的重印本,所以非常罕见。四川通志类书籍大概有以下这些:在明代,四川前后四次修纂总志。首先是正德年间修的《四川志》,一共有37卷;然后是嘉靖年间修的《四川总志》,一共有...
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对入藏沿途的书写 成 飞 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自东向西依次记载打箭炉(今康定市)至西藏拉萨沿途情况,是清代四川官修方志中第一次记载川藏道沿途详情。时隔80余年,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在延续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体例基础上,记载雍正时期川藏以宁静山划界后江卡...
《蜀典》一书匡正了《四川通志》记载上的某些错误。如卷一(下)《扬雄墓》一条,他引用了大量材料进行考察,明确指出“雄墓在长安,《四川通志》乃云雄墓在郫县西二十里,误矣”。 《蜀典》也“纠谬”和“补遗”了《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古文献中对四川古代历史、地理问题的误载。如卷五《井法》一条长...
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历史人物前蜀花蕊夫人被选取作为两部清代《四川通志》的书写对象,书写的最终结果却偏离了其历史的本相。该书写呈现出三点基本特征,涉及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书写是复杂的方志编纂现象,可视作地方长官、纂修人员、方志传统三者围绕女性历史人物密切互动的结果,也是官方因应“纪善不纪恶”传统的重要地方...
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 对入藏沿途的书写 成飞 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自东向西依次记载打箭炉(今康定市)至西藏拉萨沿途情况,是清代四川官修方志中第一次记载川藏道沿途详情。时隔80余年,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在延续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体例基础上,记载雍正时期川藏以宁静山划界后江卡以西...
《四川通志》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常明、杨芳灿两人编纂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全书共二百二十六卷,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纪籍、纪事、西域、杂类等十二个志向,对四川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记载。常明是满洲镶红旗人,曾担任过...
四川通志,雍正年间黄廷桂等人编纂,共计四十七卷。黄廷桂,字丹岩,汉军镶红旗出身,世袭云骑尉,官职曾担任陕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他鉴于明代修纂的《四川总志》中谬误之处颇多,遂着力搜集、整理,弥补其遗漏,纠正其错误。该志书对于田赋、边防、土司、兵制等的记载极为详尽,堪称四川第一部内容翔实...
《四川通志》 创作年代 1733 作品出处 《四川总志》 作者 黄廷桂、常明修、杨芳灿 目录 1雍正《四川通志》 2嘉庆《四川通志》 编辑本段 雍正《四川通志》 清黄廷桂等修纂。四十七卷。廷桂字丹岩,汉军镶红旗人。世袭云骑尉,官陕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鉴于明修《四川总志》谬误处甚多,黄氏肆力搜讨,尽...
至清嘉庆时期,通过长期实地调查,四川官员对西藏地区认识达到了较为系统全面,但主要集中在自巴塘入藏的西藏东部和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等沿途设有塘铺的地区,也就是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所记的14个西藏地区。其中,该志对江卡至前藏地区的记载,在继承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所记内容基础上调整完善;对察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