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方案”的历史意义该方案提前发出开放先声,打破封闭状态,开启中国与西方技术合作的序幕;为1978年后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这些项目的实施,直接提升粮食、纺织品供应,缓解了民生压力。“四三方案”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重要尝试,既体现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结合,也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提供了...
所谓“四三方案”,是“文革”后期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由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的“旨在改善民生”的对外引进方案的简称。因该方案提出“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而得名。亦称“43方案”。 这一方案,于197...
例如巴斯夫、林德等公司在2000年后仍参与中国乙烯项目(如南京扬巴乙烯、中海壳牌惠州项目)。 五、“四三方案”的历史意义 该方案提前发出开放先声,打破封闭状态,开启中国与西方技术合作的序幕;为1978年后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这些项目的实施,直接提升粮食、纺织品供应,缓解了民生压力。 “四三方案”是中国在特...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有提及, “四三方案”的制订和执行不仅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技术交流的大门,还使中国工业界人士有机会广泛接触西方工业界,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然而,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引进规模过大给国民经济计划带来困难,以及前期工作不足导致的项目论证漏洞和决策失误等...
《——【·总结·】——》从穿着一件衣服到如今人人都有的确良,从饥肠辘辘到粮仓饱满,我们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四三方案”并不仅仅是一个引进计划,它承载着民族为了温饱而不懈追求的深刻记忆。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当时的艰难,但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说起来,武汉钢铁厂的那个一米七轧钢工程,真的是“四三方案”里头,技术学得最到家,而且对我国产业发展帮助最大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仅是照搬技术,而是真正地把技术吃透了,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业发展上,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说起来一米七轧钢这东西,自从被生产出来后,就一点点...
02四三方案,是四套进口方案的统称。1973年1月2日,国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迫切需要寻找新市场,转移国内经济矛盾的契机,争取在今后三到五年内,从欧美引进更多成套技术设备。前后总计四套进口方案,引进设备总价值高达43亿美元,故通称为“...
在此方案基础上,后来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 利用这些设备,我国共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到1982年,26个项目全部投产。 “四三方案”所涉及的26个大型工业项目 来源:维基百科 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武钢1.7米轧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根据"四三方案"的具体规划,一米七轧钢技术项目被正式列入引进计划,最终确定在武汉钢铁厂实施建设。这一重大工业项目的选址决策体现了当时国家钢铁产业布局的战略考量。在项目筹备阶段,武汉钢铁厂便组织技术团队赴海外进行实地调研,同时选派优秀人员赴国外接受专业培训。为获取先进技术资料,该厂还系统开展了外文文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