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 溶原途径 机制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其寄主是细菌。噬菌体通过溶原途径来感染细菌并进行复制。以下是噬菌体溶原途径的详细解释: 吸附:噬菌体首先通过其尾部纤毛结构,与目标细菌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这一过程称为吸附。吸附是噬菌体感染的第一步,而吸附的选择性是由噬菌体尾部的蛋白质决定的,这些...
【解析】噬菌体除了能产生裂解繁殖外,它的基因组还可以被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并且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中。整合后的噬菌体基因组能随宿主DNA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产生子代细胞时,其子代染色体DNA中都带有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这种噬菌体基因组的整合作用就称为噬菌体的溶原化。在噬菌体感染早期,宿主DNA聚合酶能识别P...
裂解途径是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利用宿主菌的核糖体合成子代噬菌体,引起宿主细菌的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溶原途径是溶原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将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随细菌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并不裂解宿主菌。然而,发现越来越多...
而在以对数期以后的细菌和培养在缺乏碳源物质的培养基中的细菌作为寄主时进入溶源化途径,只有与溶源化有关的少数基因如cI才被表达。另外溶源性细菌受到UV照射等因子诱导时,原噬菌体可以脱离细菌染色体而进行自我复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游离出大量噬菌体。噬菌体是进入裂解循环还是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形成溶源态,这主要...
1、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 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第一节 噬菌体的基因组及早、晚期转 录一 裂解的级联调节 噬菌体长48502nt 共61个基因,其中32个较为重要 溶原化周期 (LYSOGENIC ) 裂解周期(LYTIC) 表 1主要的位点及基因的功能 位点或基因 产物及功能 PL,OL, PR,OR 左右向转录的启动子和操纵子 ...
第一节λ噬菌体的基因组及早、晚期转录 一.裂解的级联调节λ噬菌体长48502nt共61个基因,其中32个较为重要溶原化周期(LYSOGENIC)裂解周期(LYTIC)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噬菌体的早,晚期转录 R3 R2 R5 R1 R4 PRORcronutRtR1cⅡOPtR2QtR3PR’qnttR4SRAW attintPixiscⅢtL1...
λ噬菌体溶源途径和裂解途径的基因调控 热度: 第十七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热度: 具有宽裂解谱的新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其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 热度: 可编辑ppt1 第十七章 λ λ噬菌体长48502nt 共61个基因,其中32个较为重要 溶原化周期(LYSOGENIC) ...
噬菌体的早,晚期转录 二.反终止作用 第二节 溶原化途径的维持 一、CI蛋白功能 清晰的噬菌斑(Clear plaquea) RM:repressor maintenance 二.CI蛋白的结构 分子量为27KDa,具有两个功能区 (1) N端功能区,1~92aa,操纵基因结合区; (2) C端功能区,132~236aa,负责形成二聚体。 CⅠ 蛋白 的 结构 UV可激活...
噬菌体的早,晚期转录 二.反终止作用 第二节 溶原化途径的维持 一、CI蛋白功能 清晰的噬菌斑(Clear plaquea) RM:repressor maintenance 二.CI蛋白的结构 分子量为27KDa,具有两个功能区 (1) N端功能区,1~92aa,操纵基因结合区; (2) C端功能区,132~236aa,负责形成二聚体。 CⅠ 蛋白 的 结构 UV可激活...
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星级: 32 页 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星级: 34 页 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星级: 32 页 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 星级: 34 页 第十七章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