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指苦果,是报;苦具指苦因,是业或者是烦恼。遇到你不愿意承受的苦报,或者是别人正在做你不满意的事,使得你处于烦恼之中,这个时候不要产生嗔恚的心,要明白嗔恚有时就是一种苦具。不要痴迷和糊涂,在苦报上起嗔恚心等于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苦有三苦,苦苦、坏苦、...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心中对苦和苦具不产生嗔恚心,无嗔对治嗔恚,生种种善法为业。苦指苦果,是报;苦具指苦因,是业或者是烦恼。遇到你不愿意承受的苦报,或者是别人正在做你不满意的事,使得你处于烦恼之中,这个时候不要产生嗔恚的心,要明白嗔恚有时就是一种苦具。不要痴迷和糊涂,在苦报上起嗔恚心等于又重...
比丘,又怎样精勤观察对治嗔恚之心呢?和别人相处怎么能让自己不生气呢?此人首先要用慈悲之心,经常观察造恶的众生。世间之人性格反复无常,脾气时好时坏,这样的人常常没有安全感,对什么都胆小害怕。 比丘这样做观察之后,就像母亲悲悯自己的儿子一样。这些人已经如此苦恼了,我们怎么还要再对他们发脾气呢?我如果生气、...
佛陀说了,离嗔恚之心,一个人就能得到转轮王的七个宝藏:女宝、珠宝、轮宝、象宝、马宝、主兵宝、主藏臣宝。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要调整心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离嗔恚之心,只要我们愿意,也是可以慢慢改掉的。所以,这也是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去掉嗔恚之心多么重要。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得到开悟、得到智慧,而是要研...
慈心 以行慈心,所以嗔恚之心,自当消除 第192个佛教故事#佛教文化 #佛教故事 #修行 #国学文化 #头条双星刺激计划 - 赛博净土-不只是讲故事于2024102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1.5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消除嗔恚之心 障碍大慈悲心的是嗔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嗔恚障,纵然有人无缘无故地来侮辱我,亦应以慈悲心修大慈悲戒,做起来很难,但不是做不到;遇到逆缘应立即觉悟,不觉悟,慈悲心永远发不起来。常常觉悟,悲心即增长,嗔恚心即渐渐消除。
嗔恚 无论是何种缘由升起的嗔恚之心,痛苦的只是自己。定力不足,心容易动摇,话往耳朵里入,往脑子里钻,于心中动。根本在于欲望不断,贪执不去人生一世,有求皆苦。 û收藏 转发 1 ñ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可以 佛菩萨加持 逐渐改变
忍辱是菩萨六度之一。菩萨修忍辱行,能度脱嗔恚意之心。古德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学佛人一定要紧紧把住嗔恨的业障门,嗔心是恶魔,嗔心是地狱境,佛弟子,绝对不能容忍嗔心的存在,要以定力治服嗔恨心。一心念佛名号,借佛号威力,把嗔恨之心缓解,安定下来。
#创作灵感#修心修行#地藏王#心诚则灵#禅悟人生“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当我们种一片森林,如果树木长得快的话,大约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片森林,但只要一把火就能烧光了。同样的,勤修戒、定慧培植功德森林,但嗔恚之火,一发脾气会被烧光,就什么功德都没有了。所以福德烧不掉,轮回时会带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