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苏轼《啜茶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清大图 ▼ 手作精制,帖学用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
《啜茶帖》(啜有饮、喝的意思)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所以又称《致道源帖》内容是邀请道源前来饮茶,顺便有事相商。这也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元丰二年)之后的作品。 ▲ 宋·苏轼《啜茶帖》 (23.4cm*18.1cm)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 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 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
苏轼《啜茶帖》:元丰雅意,墨韵流芳 苏轼行书《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书于公元 1080 年(元丰三年),乃是苏轼致道源的一则便札,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且曾被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内容为苏轼邀请道源前来品茶,同时欲有事与之相商。全文共计四行三十二字,纵长 23.4 厘米,横宽 18...
《啜茶帖》原文:“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以下是译文: 道源啊,你现在没啥事儿吧?就现在,能不能抽空来我这儿喝杯茶呢?我有点小事儿啊,必须得当面和你说说。孟坚呢,想必现在已经挺好、挺安稳的了。苏轼我给你写这封信呢,还请你原谅我写得这么...
苏轼的《啜茶帖》,又称《致道源帖》,是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这幅作品纵分四行,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墨缘汇观》和《三希堂法帖》都有记载。《啜茶帖》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正如“无意于嘉而嘉”所言,笔触自然,整体布白错落有致,丰秀雅逸。内容是...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好友道源的一张便条,邀请他来喝茶聊天,全帖共四行,32字,现在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如下: 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道源,即杜道源,是苏东坡的好友,帖子中提到的孟坚也是好友之一。帖子的意思...
苏轼行书《啜茶帖》,亦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好友道源的一则便笺,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书法技艺,更传递出他独特的自由心境和饮茶哲学。《啜茶帖》在书法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全帖纵长23.4厘米,横宽18.1厘米,共计四行三十二字,用墨丰腴,笔触精...
📜《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是苏轼在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好友道源的一封书信。信中,苏轼邀请道源来喝茶聊天,并提到“有少事须至面白”。因为有事相商,所以只请了道源,未请孟坚,并留言“孟坚必已好安也”。📜苏轼还曾邀请海南的朋友赵梦得一起喝茶,信中提到“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
《啜茶帖》作于元丰三年,此帖为《致杜氏五札》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东坡写给好友杜道源的一则便条,内容是邀请道源前来饮茶,顺便有事相商。作品释文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作品鉴赏 《啜茶帖》,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