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最上面一层,呈现的是今日的徐家汇公园全貌;下面一层,是大中华橡胶厂昔日厂房林立的景象;最底层则是“肇嘉浜”填河筑路前的模样。 上海自开埠来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热土,中国唱片工业亦发轫于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全球唱片工业中心的欧洲...
1.唱片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前的唱片是听音乐的工具,如今这部分功能已经被渐渐转嫁给了流媒体音乐软件,...
英格兰的环伦敦地区曾经是古典音乐唱片工业的中心: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这座坐拥五家职业乐团、两家歌剧院的城市中孕育了百代(EMI)与迪卡(Decca)两大唱片巨头,也滋养出如钱多斯(Chandos)、亥伯龙(Hyperion)、达芬(Delphian)、Onyx等后发独立厂牌。由于先天积累与英...
1.唱片认证属于政治行为吗?唱片工业协会本质上属于工会,其工作包括保护艺人权益,调研音乐产业,统一行业标准,监督与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不仅不是政府组织,也不属于盈利组织。所以唱片销量的认证属于民间行为,拿认证销量质疑艺人的政治取向是无稽之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8 10:05 回复 贴吧...
实体唱片工业是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唱片的制作、发行、销售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数字音乐市场的崛起,实体唱片工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然而,我认为实体唱片工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实体唱片工业是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数字音乐相比,实体唱片能够为音乐爱好者带来更好的音质...
之前有介绍过常宽《宽》这张专辑,这也是他在香港“华星唱片”发行的唯一一张唱片,最近整理唱片架,又找出了另一张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同款专辑《第一天就爱你》,刚好可以从直观的对比中,来谈谈两个版本背后所代表的不同唱片工业文化。 常宽的《宽》发行于1994年,这是“中国新音乐的春天”,也是“94新生代”扎堆涌...
然而,在44.1kHz出现之前,CD唱片标准采样率为48kHz,为什么后来采用了44.1kHz呢?主要是因为44.1kHz与NTSC电视系统的帧率相等,这样一来,CD唱片就可以与电视节目同步播放。 此外,低一些的采样率也可以使用,但是由于效果不佳,容易出现细节模糊等问题,因此44.1kHz成为了CD唱片制作的标准采样率。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工业CD唱片...
而其中,半个世纪以来粤语流行经典代名词宝丽金唱片(PolyGram Records China)的“重出江湖”更是令诸多喜爱香港粤语流行曲的朋友为之鼓舞。 香港,这个神奇的“东方之珠”,自1842年开埠以来,历经多番沧桑变幻。而影响全球华人的流行音乐产业,也就是俗称的“香港流行乐坛”,近半个世纪以来更以星河璀璨的经典金曲谱写...
创造偶像,是现代唱片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创造偶像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和温床,这一切有无心插柳的,但更多的是文化商人抓住了人们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寻找一个心理寄托这样的心理,这就给创造偶像提供了主观条件。 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一个个光想亮丽的偶像明星随之冉冉升起,偶像崇拜也变得...
香港唱片工业源起:粤曲当道 众所周知,中国唱片工业源于1904年的上海,这一年,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唱片:京剧《举鼎观画》。1908年,“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正式成立。 整个30年代,百代在流行音乐里占据了70%的市场,造就了周璇、李香兰、吴莺音、白光等名噪一时的歌星,也缔造了称为旧上海“国语时代曲”的辉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