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作为大乘佛教的一个重要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即世间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这意味着我们所感知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内心投射的结果,而非客观独立存在的实体。唯识宗的目的是解析心识的运作机制,帮助修行者破除妄执,最终证悟真如。以下是一些唯识宗的核心概念: 六根与六尘:感知世界的基础 🌍...
唯识宗对世界上的物质和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万法唯识”的基本观点,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该宗将识分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第八识)被视为整个体系的根本。唯识宗的理论宗旨是“转识成智、舍染归净”,这也是其修行实践的根本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唯识宗的观点与西方的主观...
唯识宗的基本教义是“心”为实有,“万法唯识”,“一切唯识所现”,认为“识”有八种,即耳识、眼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称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主张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意识所变现的影象。客观事物好象是在意识之外(“似外境现”),其实都是在意识之中(“相在识中”),世界除意识...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著造《显扬圣教论》,世亲造《唯识三十论》,护法等菩萨造《成唯识论》。 南北朝时,真谛及菩提流支于法相经论虽有翻译,...
但唯识家所说的阿赖耶识,专指执藏。阿赖耶识的认识功能,唯识宗称为行相,分为四分:相分是外界事物反映在思维里的相状;见分是对于相分能产生缘虑的作用;自证分是心的自体,是见相二分的所依;证自证分是心自体暂变能起知自体的作用。阿赖耶识所认识的客体称为“二类三法”。所谓二类,是执受和处;...
唯识宗也叫慈恩宗、法相宗,代表是玄奘与窥基师徒。 唯识就是“唯表相”,客体存在都是“表象”,没有实体。 表相的形成是以阿赖耶识(根本识)等诸识为依据。 阿赖耶识可充当轮回主体、形躯生命的根本(每一个生命都有八识)、现象世界的根本(用阿赖耶识介绍整个现象)和我执的对象(被末那识执著为自我)。 2.本体...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实际创始人是唐朝玄奘大师,集大成者是玄奘大师的高足窥基法师。在印度,由于弥勒菩萨、无著、世亲、无性及护法、德慧、安慧等大师的弘扬,可以说,在玄奘西行求法之前,瑜伽宗风就已经风靡印度了。 玄奘大师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只身从长安西行印度,历经十七年,带回六百多部佛经,其...
唯识宗 唯识宗 唯识宗也称法相宗、慈恩宗,形成于唐代。以万法唯识之法门为主。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因窥基长期居于长安大慈恩寺,被人称为“慈恩大师”,故又称慈恩宗;又因以《瑜伽师地论》为主要经典,故也称“瑜伽宗”。一、...
1.唯识论 唯识宗的核心思想是唯识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构造,世界的存在是由于心识的运作而形成的。唯识论强调“依他因缘”,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独立实体存在。通过对心识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并认识到存在的真相。 2.缘起观 唯识宗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缘起观”。缘起观认为一...
1. 唯识观唯识观的修行,是通过正观八识及其作用,尤其是深入观察第六意识与第七末那识的运作机制,来破除我执与法执。修行者需运用般若智慧,透视一切现象背后的心识活动,明了万法唯心所现,从而逐步摆脱无明与烦恼的束缚。2. 转识成智 唯识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转识成智”,即将八识中的有漏种子转化为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