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唐逸泉教授受邀在线揭秘了听觉的发生机制,带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耳朵。 声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需要用到听觉,我们需要听觉来帮助我们判断道路上的汽车,需要听觉从父母、老师和朋友们那里获取信息从而进行交流,也需要听觉帮我们感受到小鸟、狮子等动物的...
Schafer和唐逸泉博士(同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文章Ankyrins Are Intracellular Tethers for TMC Mechanotransduction Channels,以线虫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里,ankyrin分子可以作为细胞内的锚,把机械力传递给TMC蛋白(听觉感受器)。除了解读这篇文章之外,唐逸泉博士还总结了五种感觉受体...
虽然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有关温度感觉和触觉的研究成果,但事实上,这两位科学家发现的分子受体并不仅仅参与温度感觉和触觉,它们也同时参与包括对疼痛、尿意、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的感觉。 唐逸泉在讲座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两位科学家的经历迥然不同』 两位获奖的科学家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赞 分享 科研之友 微信 新浪微博 Facebook 分享链接 唐逸泉 北京大学 / 科研之友号:76240013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0 项目 4 成果 890 阅读 0 下载 297 被引 3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产品服务 科研之友 科研之友机构版 科创云 站内浏览 科研成果 科研人员 科研机构 ...
课题组长唐逸泉,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长期项目”获得者。本课题组于2021年1月成立,主要以线虫和小鼠作为模式生物,采用高通量筛选、功能基因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在体钙/电压荧光成像、电生理等手段,从分子、细胞...
同时,我们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唐逸泉、鼎新基因/兰石资本创始人周睿,与本期讲者一起分别从不同的背景和视角展开交流与探讨,促进行业的融合与创新,带来“产学研医用,跨界新思辨”! 本期特邀讲者 医疗界嘉宾 耳聋基因治疗专家
2020年4月22日,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William R. Schafer和唐逸泉博士(同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文章Ankyrins Are Intracellular Tethers for TMC Mechanotransduction Channels,以线虫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在神经元和...
“据WHO报道,全球听力损失患者高达15亿,本期将共同探讨‘耳聋的基因治疗与新进展’”丨特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舒易来主任医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唐逸泉博士、鼎新基因创始人 周睿,做客【光华会客厅】,跨界新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