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史书包括新旧《唐书》、《通鉴》对唐太宗和所谓‘贞观之治’无不极尽夸饰之能事,即近时的通史、隋唐史仍多如此。其实这是受了唐人所修《太宗实录》和国史等的蒙蔽。只有吕诚之师的《隋唐五代史》能排除陈说,指出‘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
唐宋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文言文 圣历二年,太后①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太后疾甚,张易之、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束之、崔玄与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诛之。束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
秦叔宝归唐通鉴录1088 唐纪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己未,世充寇穀州。世充以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程知节为将军,待之皆厚。然二人疾世充多诈,知节谓叔宝曰:“王公器度浅狭...
译文: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贤才,过了很久仍没有推举出来。唐太宗责问他,封德彝回答说:“不是不尽心去做,只是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没有奇才罢了!”唐太宗接着说:“君子用人要像使用器具一样,各取他们的长处。古代那些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使用的吗?真正担心的是自己不能发现人才,怎么...
原文: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记十》,有删改)译文:长孙皇后仁义孝敬且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唐太宗随意讨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起来,等到唐太宗息怒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刑罚没有...
唐纪二十五唐中宗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 [1]春,二月,庚寅,宫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仍赦天下。 [1]春季,二月,庚寅(二十七日),宫中的人说韦皇后藏衣服的竹箱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唐中宗便派人画下来给文武百官看。韦巨源请求将这件事向全国公布,唐中宗表示同...
唐纪二十四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1]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1]二月,辛亥(初一),唐中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向武则天请安,问候她的日常生活状况;从此唐中宗每十天前来问候一次。 [2]甲寅,复国号曰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
冯盎率岭南归唐通鉴录1143 高祖武德五年(壬午,公元六二二年)丁酉,隋汉阳太守冯盎承李靖檄,帅所部来降,以其地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以盎为高州总管,封耿国公。先是,或说盎曰:“唐始定...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