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带,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可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多功能腰带,简直是古代的“万能腰带”。它的名字来源于“蹀躞”,这个词在古代是用来形容马匹行走的样子。想象一下,古代的骑士们骑着马,腰间挂着各种武器和杂物,是不是很像这种蹀躞带呢?蹀躞带在唐代的壁画中特别常见,尤其是昭陵唐墓壁画里,简直可以说是随处...
比如唐朝规定,蹀躞带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天子用十三环玉带,也就是说,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佩戴者身份的高低。 《新唐书·《舆服志》曾记载唐代蹀躞带等级:一至二品用金銙(kua,三声);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 唐朝初期,沿用隋朝天子为十三环玉带的制度,...
到了唐代,蹀躞带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的必佩之物,主要用于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芯真、哕厥(yuě jué)、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在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由于朝廷有了新的规定,一般官吏不再佩挂蹀躞带。蹀躞带不仅具有实用和装饰功能,还代表了不同的官服...
为什么蹀躞带被称之为唐朝爱马仕?不仅有用料奢华的缘故,这种玉带只有才穿官服时才能使用,如今或许有钱就能买到爱马仕,但唐朝玉带可不是能买到的,只能是宫廷之中的大臣以及帝王拥有的限量版,并且拥有了限量版还要在穿指定衣服时才能佩戴。这才是它被称为唐版爱马仕的缘由。宫廷中的腰带都是朝廷定制的,有着相应的...
为什么蹀躞带被称之为唐朝爱马仕?不仅有用料奢华的缘故,这种玉带只有才穿官服时才能使用,如今或许有钱就能买到爱马仕,但唐朝玉带可不是能买到的,只能是宫廷之中的大臣以及帝王拥有的限量版,并且拥有了限量版还要在穿指定衣服时才能佩戴。这才是它被称为唐版爱马仕的缘由。
蹀躞带最早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最初是为了方便骑马和战斗而设计的。后来,这种设计逐渐传入中原,成为了唐代官员和贵族的标志性配饰。🔧 组成与功能: 蹀躞带主要由带、带尾、带跨等部分组成,结构复杂但非常实用。它不仅可以作为身份的象征,还能悬挂刀剑、算囊、砺石等物品,方便日常使用。🤔...
这个小插曲突显了唐代对礼仪的高度关注,即使在深夜召见,也不能忽视整齐的仪容对官员形象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疏忽,唐太宗立刻命人拿来一根新的腰带。这举动不仅是对礼仪的弥补,更是对朝廷仪仗制度的坚持。唐代的腰带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官员使用各种规格和材质的腰带,而宫廷更是拥有高贵无比的玉制蹀躞,被戏...
蹀躞(dié xiè)形象在昭陵唐墓壁画中是出现较为普遍的唐人服饰佩饰。在唐人束于腰间的革带上,佩挂有能挂戴小物件的玉带便被称为“蹀躞带”,蹀躞带的形制,大抵由带鞓,带銙、带头及带尾等组成。相比于“承露囊”和“鞶囊”而言,“蹀躞带”在唐墓壁画内容中出现较为频繁。
在唐代,银鎏金蹀躞带是官员们的重要配饰,体现了他们的官品和地位。根据《新唐书·车服志》的记载,唐代蹀躞带的等级划分如下: 一至二品官员使用金銙; 三至六品官员使用犀角銙; 七至九品官员使用银銙。此外,还规定了一至三品官员使用金玉带銙,共十三枚;四品官员使用金带銙,十一枚;五品官员使用金带銙,十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