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唐绍仪内阁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施政方针及主要活动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和评价唐绍仪内阁,以弥补这一不足。 唐绍仪内阁为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第一届内阁。它的产生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民初宪政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唐绍仪内阁很少进行深入研究,尤其...
唐绍仪虽然来自于袁系,同时他又是袁系中的亲南方系,跟老袁的“一家之私”不同,他所推崇的理念,就是用孙中山的理想,加上袁世凯的实力,最终实现民国的“民主共和”。唐绍仪和宋教仁一样,两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也都是引发历史变局的人物。所以言归正传,从同盟会的角度看,唐绍仪是个可以信赖的朋友。顺便说一...
唐绍仪的死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轩然大波,各方对凶手的说法众说纷纭。日本方面虽恼怒于唐的死,但因其“唐绍仪工作”未能成功,选择了隐忍。而重庆国民政府则因缺乏确凿证据,不得不对外宣称唐绍仪因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被杀,试图掩盖其与日方的秘密接触。唐绍仪的死因一时间扑朔迷离,成为了历史上的悬案。直到蒋介石的...
1929年,国民政府将中山县立为模范县,率先施行训政,聘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山籍人士出面,受孙科邀请,唐绍仪再次出山,曾经的内阁总理担任到县里任职,由此可见唐绍仪与孙中山及其后人关系匪浅,唐绍仪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李禄担任县长,后来训政大纲修改,唐绍仪兼任县长,他经常身着布衣,深入民间了解疾...
最终,袁世凯使用了些见不得光的手段,逼的唐绍仪递了辞呈,交还了内阁总理的职位。虽然手中没有的大权,但是唐绍仪却没有就此消沉,也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依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和外界局势的变化。后来年近七十的唐绍仪应人邀请去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县长,在任职期间他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也使得各...
外交次长颜惠庆,1877年生的,字骏人,老家江苏,现在算上海那块儿的。这人以前在清廷外务部当左丞呢,袁世凯可看重他了。后来升成唐绍仪内阁的外交次长了,就跟着总长陆徵祥一块儿,一门心思扑在中国外交的现代化改革上。内务总长赵秉钧呢,他是1859年生的,河南那块儿的人。这人啊,是袁世凯的心腹,以前在清廷...
百废待兴,一览1912年唐绍仪内阁主要阁员 国务院总理 唐绍仪(3月任,6月17日假,6月27日免),1862年生,字少川,广东人。原为袁世凯心腹,辛亥革命期间曾作为北方代表进行议和谈判,民国正式成立后因受民主共和思想熏陶,转而加入同盟会。在出任内阁国务总理后,认为“孙中山的思想,袁世凯的实力”是中国统一的发展基础。
三十年代初,唐绍仪所做的最具有轰动效应的事情,是放下前内阁总理的架子,兼任广东中山县的县长。假如以我国古代的标准来衡量,便是以正一品大官的资格去屈就七品芝麻小官。这在历代名人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引起世人浓厚的兴趣。唐绍仪为何自愿大材小用?在县长任内他将有何举措?结局又将如何?这些都是当时人们...
一、唐绍仪组阁的政策取向 还在南北议和期间,双方的代表就讨论过清帝退位以后,未来新政府的组成人选。1912年1月15日,北方代表唐绍仪、杨士琦与南方代表王宠惠、汪精卫等人在上海唐绍仪寓所开会,拟由袁世凯出任南北统一后民国的大统领,孙中山副之,唐绍仪...
很明显,国民党政府此时不遗余力地拉拢唐绍仪,其中包含着一个重要因素,即:由于唐绍仪是国民党的一名元老,又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如果唐绍仪果真被日本人拉去做傀儡,显然对国民党政府的名声极为不利。所以蒋介石、孔祥熙等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和方式,竭力加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