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碑亭,在关帝庙门外西侧与唐叔虞祠庙门外东侧之间。唐碑亭又名“贞观宝翰亭”,原仅一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邑令周贾奉命,扩建为三间。此亭是为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一碑而建的。 名称:唐碑亭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晋祠唐碑亭介绍 唐碑亭建于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位于晋祠·碧山西麓,是为纪念唐朝名臣魏征而建的。 魏征(618年—643年),字玄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太宗时为谏议大夫,后出任尚书右丞。在隋朝时任谏议大夫,因谏诤而遭杀。他为官正直,刚直不阿,是一位刚直不阿的官员。他曾在隋末唐初之际积极参加农民起义...
晋祠博物馆丨唐碑亭又名“贞观宝翰亭”,原仅一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邑令周贾奉命,扩建为三间。此亭是为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一碑而建的。#太原 #文博 #晋祠博物馆 #碑刻 - 太原文博于2023090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2个
📜 晋祠铭: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的碑文。《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碑》,开创了行书入碑的先河。此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于唐代贞观二十年(646年)亲笔书写的碑刻,采用行书字体。📍 碑刻位置:现收藏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唐碑亭(又称贞观宝翰亭)内。亭内立有两通石碑,一为唐太宗亲书的原碑,另一为清乾隆三十七...
唐碑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村旭日街22号的南海神庙内。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南海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
唐碑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具体地说,它位于晋祠关帝庙门外西侧与唐叔虞祠庙门外东侧之间。唐碑亭又名“贞观宝翰亭”,初建时仅为一间,后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经过邑令周贾的扩建,变为三间。唐碑亭的建立旨在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碑...
唐碑亭介绍:又名“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此碑是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为酬谢叔虞神恩,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而建。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
01.这个就是“贞观宝翰”亭,即大家叫的“唐碑亭” 晋祠的“唐碑”虽未被列为三绝三宝,但也是极珍贵的历史文物。原碑在贞观宝翰亭内,全称“晋祠之铭并序”碑。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驾幸晋祠,亲撰铭文,刻石立碑。此碑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碑之先河,具有史学、文学、政治、书法等综合研...
江总碑。 李宏 摄 相对而立的江总碑和明征君碑亭。 千年古刹栖霞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曾几经兴废,并多次修复和扩建。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获悉,继复建地藏殿和紫峰阁后,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唐碑亭和栖霞寺建寺以来的首块碑复建落成,在今年红枫节期间正式“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