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具体化的视角来深化对这两个文本的解读,既可以对国外学界流行的从与历史本质决定论不同的行动政治学的角度把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解读为对政治事件史的强调的思路相剥离,也可以推动我们深入地探讨马克思在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方面取得了哪些学理上的成果,以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前提条件、理论...
从唯物史观具体化的视角来深化对这两个文本的解读,既可以对国外学界流行的从与历史本质决定论不同的行动政治学的角度把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解读为对政治事件史的强调的思路相剥离,也可以推动我们深入地探讨马克思在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方面取得了哪些学理上的...
孙伯鍨先生在1985年出版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中,明确提出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两次转变”说,即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完成了从一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当时学界,因受苏东...
唐正东,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研究”(22ZDA005)研究成果。 摘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期刊 95.8% 会议 3% 专著 1.2% 其它 0% 总计 168篇 2009年成果数12 2015年被引量90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资本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生动的过程——从孙伯鍨先生的《晚年读书笔记》谈起 2023 - 唐正东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两个...
马克思从内容和形式的双重维度来谈论资本的特性,资本的这种生产要素功能就是在内容维度上所看到的。但资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导致经济危机、加剧阶级矛盾、社会价值观偏离等负面功能。这是马克思在资本的形式维度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的角度所看到的。马克思清晰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性,即资本主义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这一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人民群众需求目标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需求拓展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需求之辩证统一的层面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把以...
这种观点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体系的原创性建构。在《资本论》中,面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经验层面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资本关系是天然的、永恒的等错误观点,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而且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可以说...
在《实践论》已经展示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觉的基础上,毛泽东的《矛盾论》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等维度上,对苏联学者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作出了重要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读视域对于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