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契丹族,是唐朝中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出身于“柳城李氏”家族,是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的第四子。李光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一...
李光弼:唐朝的军事奇才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人,契丹族,世称李临淮、李武穆,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他出身于“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756年,经郭子仪推荐,他成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又成功守卫太原,遏止其攻势。758年,李...
李光弼的河阳之战 乾元二年(759)十月四日,史思明统军至河阳城下,他指名要见光弼,光弼遂于城上谓思明曰:“我三代无葬地,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尔为逆虏,我为王臣,义不两全;我若不死于汝手,汝必死于我手。”光弼以决死之志,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诸将士为其浩然正气所感染,更是“无不激励”,与其主帅...
突厥人果然上当,派出大军前来增援,结果李光弼趁机将他们一举击溃。这一战役不仅让李光弼名声大噪,也为唐朝的边疆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简直就像是电视剧里的“反转大戏”,让人拍手叫好!三、治理有道:边疆的“好官”战斗胜利后,李光弼被任命为边疆的统治者。他并没有因为战功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关注民生。
在这个小圈子当中,李光弼认识的诸多将领里面,有一个名气最大,这就是后来被誉为‘再造大唐’的郭子仪。 不过,可惜的是,就在这个小圈子有成型的趋势,还没彻底成型的时候,王忠嗣就忽然去世了。王忠嗣的去世,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当时唐朝有一个出将入相的规则。如果一位将领在边境战功卓著,未来就有机会返回...
在这个过程中,唐朝一度到了灭亡的边缘,正是几位名将的浴血奋战,才影响了整个战局,其中以郭子仪、李光弼的功劳最大,特别是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李光弼就因与朝廷发生矛盾,最后忧郁而死,这到底为什么呢? 一、功高遭嫉 763年四月,唐代宗下诏褒奖李光弼,“增实封户二千,与一子...
李光弼就是在其父亲在唐朝军队中有了较高地位的时候出生的,李光弼也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战争知识。再加上他的父亲也是将领,李光弼长大后自然而然从事了与父亲相同的职业。在他父亲的指导下,李光弼的军事之路走得很稳,一直到李光弼3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这时候的李光弼已经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在为...
李光弼(?-崇德元年),字君孺,河南洛阳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他于年轻时便展现出超凡的才能,每次进京考试均可以名列前茅,因而步入了仕途。通过科举考试,李光弼获得了官职,并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宰相。二、权臣之路 李光弼的政治生涯起初并不显赫,最初的官职只是一些小地方的地方官...
李光弼:一个为唐朝“续命”上百年的契丹人 作者:朝文社 来源:《领导文萃》2021年第20期 恐怖的安史之乱,堪称险些灭绝华夏文明的大灾难。那么,谁是把大唐天下从这场恐怖的灾难里拯救出来的头号功臣? 历代史学家一致认为,他不但是名将如云的大唐王朝中少有的可与孙膑、吴起、韩信相媲美的顶级军事家,更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