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持有《兰亭序》的老和尚辩才偏偏就不给皇帝面子。因为他也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再说,《兰亭序》是辩才和尚从他师父、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里继承的,所有权毋庸置疑。唐太宗先是派人把八十多岁的辩才请到了皇宫,以上宾之礼在皇家道场供养着。随后皇帝的使者找老和尚询问《兰亭序》的下落,表示要重金收购。...
萧翼果然是演戏高手。为了彻底打消辩才的戒备,他故意找了点瑕疵,对辩才说:“你看,这不证明是赝品吗?”于是两人争论不休。辩才见萧翼不看好此帖,便不戒备。此后便任由萧翼出入禅房,禅房的童子仆人们也很少过问。有一天,辩才外出。萧翼见机会来了,便私到辩才房前,对辩才弟子说:“我将东西忘在辩才师房内...
唐太宗下了一道圣旨,召辩才和尚到长安,故意拿假的兰亭序给辩才和尚看, 辩才和尚却装糊涂告诉唐太宗说:“右军写这篇序共三百二十四字。只恨王家收藏的真迹,已在兵荒马乱中失落,今日再也看不到了。” 唐太宗没办法,只好留下辩才和尚,秘密派人搜查,结果只得到智永和尚写的真草《千字文》,不久辩才和尚假托有病...
贞观初年,《兰亭集序》传到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智永和尚没有后代,只有一个徒弟法号辩才,所以大臣们都推测这件珍品必定在辩才和尚手中。唐太宗知晓后便一道诏书将辩才和尚招进皇宫,目的众人皆知。另一边辩才和尚收到诏书后虽然纳闷为何会得到皇帝垂青,但也只好跟随钦差上路。辩才禅师进京后,唐太宗将他...
有一天,趁辩才不在寺庙,萧翼偷偷拿走了《兰亭序》。取走后,他找到了当地的驿长,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捐赠给了寺院三千匹绢和三千石粮当做酬金。唐太宗是唐朝的皇帝,在古代君王制管理之下,可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任何一件东西不是帝王的,何况是一本字帖。但是令人赞叹的是,唐太宗并没有对辩才...
辩才为证明自己并非信口开河,就从房梁上取出珍藏的《兰亭集序》让萧翼看。萧翼面对真迹不为所动,故意吹毛求疵、轻描淡写说是仿品。二人各抒己见,不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从那以后,辩才放松了戒心。加上与萧翼亲厚,不把他当外人看,也不再把《兰亭集序》象宝贝一样束之高阁地珍藏了。而是把《兰亭集序》和...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辩才和尚,据传两位都是得道高僧。只不过从两人的故事中,小君体会到的是两人各不相同的心态与境遇。 这两位辩才和尚中,一位是与宋代大才子苏东坡故旧的龙井寺高僧。这位辩才和尚居山林隐逸后,为得清净便立下清规,但凡来访客人,只于殿上接待,三柱香燃尽便送客下山。绝不过虎溪桥。
辨才是智永最倚重的徒弟。而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孙。他藏有一件希世珍宝,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他死后将这珍宝传给他徒弟辨才。唐太宗非常钟情王羲之的书法,向天下收集。唐太宗知道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想据为己有。于是下诏请来辨才。辨才立下死心,无论使出如何手段都被辨才拒绝...
《兰亭序》是他们王家的传家宝,智永圆寂的时候把兰亭序交给了辩才和尚,这个辩才和尚也痴迷书画,对书画有着很深的造诣。李世民觉得这个辩才和尚肯定在说谎,既然人家不想给,那自己总不能强要吧。李世民想了一个办法,在宫中为辩才修建道场,亲自送他礼物,赏赐他袈裟等贵重物品。李世民以为这样就能感动辩才,可是当李世民...
为了断绝唐太宗的念想,辩才还写了一首诗以表明心机。话说得很明白,富贵荣华和尚不稀罕,想要《兰亭序》没有。看来唐太宗是碰上硬茬了。大臣房玄龄给唐太宗推荐了萧翼,说这个人能把《兰亭序》取回来。唐太宗大喜过望:“赶紧宣呀!”萧翼擅长不按常理出牌,他说:“这个事情如果秉公办事,肯定拿不到,请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