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大臣唐俭第21世孙,他的父亲是南宋侍御史唐尧封。他非常有才气,十五岁便中进士,在文学和经学方面有很高成就。他与朱熹的矛盾与恩怨成为历史话题,他便是南宋官员与文人唐仲友。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感受其才气,了解其性格与人格,相信你会对其有新的认知。早期,唐仲友还是比较顺利,父亲是官员...
如果单看朱熹第一道弹劾奏折,唐仲友的问题的确不是很大,再看看唐仲友的自辨,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是朱唐两人在斗气的印象。因此,孝宗就向王淮询问朱唐交奏的具体情况,王淮不但不提朱熹后边的三道关于贪官唐仲友不法更详细的奏折,反而故意歪曲朱唐争执的性质,把朱熹弹劾唐仲友不法的行为,说成是“秀才争闻气耳...
朱熹决定向朝廷禀报台州的情况,并对知州唐仲友提出弹劾。唐仲友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他提倡经制之学,而朱熹则主张格物致知之学,两人之间存在学术上的分歧。然而,朱熹的弹劾并非出于私怨,而是出于对地方治理的深切关怀。在朱熹到达台州后,他发现唐仲友对他刻意怠慢,这让他对唐仲友的愤怒与不满加剧。更重要的是,台州...
没多久朱熹老夫子被朝廷调往其他地方任职,唐仲友估计也是一身冷汗,好险啊。 不久,岳飞第三子岳霖出任御史,专门跑去对严蕊、唐仲友风化案子进行了拨乱反正。但是饱受牢狱之苦的严蕊姑娘身心俱伤,让人看了非常同情,于是岳霖就借着庆贺初一朔日的例行聚会,请严姑娘赋词一首,排解一下郁闷。 严姑娘毫不含糊,略一构思,...
按说唐仲友是王淮的亲戚,而朱熹又是被王淮举荐的,他们都算是一条船上的人,换个人可能就对百姓的诉讼置之不理,或者隐瞒包庇同僚。 但朱熹是个正直又爱民的迂夫子、标准的封建士大夫,他连皇帝都不迎合,还会怕宰相?对残虐百姓的恶官,朱熹是真的深恶痛绝。 此前就因为富户朱熙绩,还给宰相王淮写过一封言辞激烈的《...
宋史:朱熹劾唐仲友案始末 关键词:鹅湖之会、朱熹讲学 前因:鹅湖之会 1175年,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的组织下,程朱理学派的代表朱熹与心学派的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江西的鹅湖寺,围绕如何成为圣人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后果:朱熹讲学 1183年,朱熹在武夷...
朱熹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正气凛然、奋发有为的官员,特别是朱熹六次弹劾贪官台州知府唐仲友的故事,广为人知。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后解职回乡。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次年七月,...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作为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台州赈灾。在赶去台州的路上,他就上折子告了台州知州唐仲友一状。到台州当天,又上了第二道弹劾唐仲友的折子。这还没完,在一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六次弹劾唐仲友“促税扰民、贪淫不法”。最终,...
在“二拍”之外的真实时空里,的确发生了一场朱熹对唐仲友的弹劾。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七月中旬,时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的朱熹,前往浙东各州县巡视,一路弹劾了多名他认为不法的官员,至台州境内,朱熹又上书弹劾唐仲友。 朱熹画像|@资料 朱熹在初次上书后,因为朝廷没有回应,又再次上书,一上再上,共上书6...
朱熹认为,唐仲友与严蕊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了界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重的个人品行问题。朱熹在弹劾唐仲友的奏报中写道:“仲友又悦营妓严蕊,欲携以归,严蕊稍以色称,仲友与之媒狎”。他们两人被怀疑有不正当行为,“逾滥”在这里指的是过于放纵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经常发生关系。根据宋代律法,唐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