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燥者多由火旺所致,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故而它滋阴泄热的作用正好可以平衡水火,特别适用于火旺引起的阴虚血燥。 而且,很多中医大家也认为然谷穴作为人体自身的大药,其滋阴补阴效果比大补阴丸还要好。 阴虚血燥者往往伴有心烦、...
酌加牡丹皮、玄参、麦冬、石斛以增强滋明清热,凉血润燥之功。 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关注和转发!!!
唇风病可以中医治疗。 中医在唇风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唇风病多与脾胃湿热、风火上乘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脾胃湿热型的唇风病,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治法,可能会用到一些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利湿功效的中药,如黄连、...
《节气时病五十二方》第二周:唇风 编者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李聪甫学术思想研究室以中医运气理论为基础,借鉴六曜论平气的新方法,探索整体医学临床途径,建立了节气时病提醒体系,并出版《节气时病五十二方》,对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的52周每周进行一次节气时病提醒,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总结每周高发...
唇风,中医疾病名称。初起唇红部红肿、疼痒;日久干燥、疼痒、裂口、流滋水为特征的唇部疾病,多发于下唇。唇风与西医所称慢性唇炎相似。 病因 口周皮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由内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从中医角度认为该病是心火脾湿为发病机理,可因心绪烦躁,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因饮食失节或过多食腥,伤及脾胃...
证候分析:风热湿邪循经上蒸,故见唇红部红肿痛痒;湿热久蒸则破裂流水,灼热疼痛;风性主动,风邪偏胜则嘴唇不时瞤动;全身及舌脉所见为湿热之征。 一、辨证论治 1、风火湿热,外犯唇口 临床表现:唇红部肿痒,破裂流水,灼热疼痛,嘴唇不时瞤动。口渴饮冷,口臭,大便干。舌质偏红,脉滑数。
唇风患者可以挂中医皮肤科。 唇风是唇部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在中医范畴中,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风火、湿热等有关。中医皮肤科对于此类病症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分析唇风的病因病机,并运用中药内治、外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理。在中医皮肤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如唇部的...
唇风,中医:唇风的功效与作用,唇风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
唇炎超话 慢性唇炎偏方一、中医唇风饮薄荷6克,连翘12克,防风9克,芥穗9克,焦栀9克,黄芩9克,生石膏9克,当归9克,滑石9克,白术9克,白芍6克,苡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具有散风,清热,除湿的功效。 û收藏 2 1 ñ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唇风是中医疾病名称,本病多因胃经素有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起,俗称“驴嘴风”。多发于下唇,主要症状是唇部红肿,疼痛,日久破裂,流水。 疾病文章更多>> 唇风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预防?05/02 唇风是什么?04/29 唇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