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秀才们哭庙之际正值顺治驾崩,哀诏已到苏州,生员们的举动被认为是触犯了顺治帝的灵位,犯下大不敬之罪。朱国治大为震怒,金圣叹与诸生因此被捕,金圣叹高呼先帝,被掌二十巴掌。朱国治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最后将金圣叹等十八人判为死罪,不久在南京三山街执刑。是为“抗粮哭庙案”,简称“...
揭露吴县县令任维初等人的贪污、残暴行为,江苏巡抚朱国治为包庇任维初,罗织“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等罪名大加逮捕江南士子,一代奇才金圣叹被定为首犯,最终18位士子被斩首(也有说法是121被斩首),这就是震动朝野的哭庙案。
金圣叹之所以被牵连进来,除了写《哭庙文》,还因为平时喜欢抨击官府,看不起官员,在官府眼里是一名“刺头”。朱国治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将他一起收拾。这就是苏州哭庙案。朱国治全权接管了哭庙案。他给哭庙秀才定的第一个罪名,就是“震惊先帝之灵”。这是因为,顺治皇帝于1月30日病逝,哀诏在2月1日到达苏州。...
二月初一,金圣叹与百余名文士在孔庙悼念顺治帝驾崩。因同情农民的遭遇,金圣叹和众秀才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任维初中饱私囊,鱼肉百姓。金圣叹亲自写了《哭庙文》道:顺治十八年二月初四,江南生员为吴充任维初,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潜赴常平乏,伙同部曹吴...
1661年顺治十八年二月,苏州文庙内回荡着震耳欲聋的悲泣之声,逾百名秀才伏于孔子灵位之前,悲痛欲绝,捶打胸膛。这一举动,本是江南文人沿袭数百年的抗议旧习,却不料导致了十八人丧生的惨剧,更使大清王朝与江南士人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这桩震惊一时的“哭庙案”,成为了一个王朝对文化阶层实施血腥镇压的历史见证...
纵观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朱国治对知县任维初的包庇(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当场逮捕进行“哭庙”的士子)、朝廷对朱国治的包庇以及由知县到巡抚之间的党同伐异,三者之间可谓是衔接得天衣无缝。由此看来,说“哭庙案”是满清统治阶层“官官相护”的一次真实写照一点也不为过!03、“哭庙案”总结 在明清易代...
咱得从那事儿开始瞧瞧,哭庙案啊!全天下都在讨论哭庙这档子事,之前提到过,在咱江南哭庙已经流行快一百年了。根据明代的规矩,只要那些有头有脸的公子哥在文庙里一嚎,地方官就得出来听他们唠叨,并找办法给他们解心头之恨!问题就大了,明朝的那些地方官到底是被啥吓得瑟瑟发抖呢?他们其实并不是怕哭这事,...
朱国治第二天就上奏朝廷,开始抹黑“哭庙案”并给这个案子上纲上线。第一,朱国治表示兵饷之所以难以筹齐,全因苏州府的巨额欠税,而苏州府又属吴县最为顽固,全县上下坚决不缴。第二,吴县知县严格催缴拖欠,当地民众不仅不予配合,劣生倪用宾等人还通过游行、聚众示威等手段施压县衙,妄图逼迫官府放弃追缴。第三...
金圣叹最初并没有被抓,在案件扩大化后,朱国治才将其抓捕并列为首犯,因为“哭庙案”祭文出自金圣叹之手。被抓铺的读书人在监狱内都遭到了严酷的折磨,最后被定罪。金圣叹作为首犯,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被判处极刑,没收全部财产,家属发配满洲。对此,金圣叹先是惊讶,没想到大清为这点事竟然...